第051章 尼米茨的反擊(5)

當天晚間時分,在裏約港逗留的克蘭克收到了潛艇發來的情報,他率領的增援艦隊和欣茨艦隊已合二為一,剛剛完成人員和物資輸送任務。由於他的軍銜比欣茨高,職務也高於欣茨,因此合二為一的艦隊由克蘭克擔任最高指揮官。欣茨本來自告奮勇去指揮炮擊艦隊,克蘭克卻認為目前不需要再將炮擊艦隊和航母編隊分開,完全可在一起共同行動,特別是黎塞留號強大對空防禦火力如果再用於炮擊艦隊簡直就是浪費。

欣茨當然也更願意指揮航母部隊:雖然德國海軍將領沒一個出身於航空母艦,但這並不能攔住他們對指揮航母編隊的向往——看著船台上以打計算的航空母艦(不區分正規航母和護航航母)和空空如也的戰列艦,傻子都知道未來的戰爭趨勢是哪一種。

元首已總結過很精辟的話:“海軍未來在於空、潛、快”。當然霍夫曼說“快”其實不是指S艇,而是指導彈巡洋艦、導彈驅逐艦、導彈護衛艦等新軍艦,只不過其他人的意識裏認為快就是指類似S艇的快速部隊,這充其量只是中級軍官,要想成為高級軍官甚至海軍元帥,唯有空和潛才有希望。

現在克蘭克讓欣茨留下共同指揮並讓戰列艦伴隨而行,說明自己將來也有獨當一面的機會——船廠那麽多航空母艦不可能只有一兩個指揮官。

克蘭克問道:“您認為這支艦隊是沖著我軍艦隊,還是沖美洲共和國而來?”

“這可說不好。”欣茨沉吟了片刻,“兩者皆有可能,當務之急是摸清楚敵軍實力。其實我軍擁有多少實力敵人大致是清楚的,如果他們真打算對付艦隊,不會只抽調很少的兵力。在沒有足夠有力的反證前,我個人認為這支艦隊是沖著我們來的——因為不拿下我軍艦隊美國人絕不可能在巴西展開反攻。”

克蘭克點點頭,欣茨的判斷和他不謀而合:現在東線、不列顛戰場結束,歐洲戰事已告一段落,南美將是下一階段主戰場,也是這場戰爭最終勝利的最後一個環節。雖然還有南非的因素,但無論欣茨還是他都相信這對德國而言並非難事:東線斯大林1000萬大軍都掃平了,區區南非30萬敵軍還對付不了?

“馬沙爾將軍和凱特爾元帥先後給我拍來電報:元首已答應繼續向南美增兵,不過還需要一點時間:一方面我軍剛接收了2艘英國裝甲航母,需要熟悉艦況並展開海試,另一方面是陸軍部隊正在整補與換裝,同樣需要時間。”克蘭克想了想,“我想與紹肯將軍談一談,聽聽他對下一階段戰事有什麽考慮。”

紹肯還不知道國內會繼續派援兵的消息,連忙追問其詳。

約德爾擬定的南美增援計劃代號“守望”:打算通過2-3次大規模增援行動將南美兵力增加到40萬以上。整個行動涉及規模很大,至少包括2個元帥:霍特和隆美爾,另外還涉及到保盧斯。

隆美爾的任命很好理解,他本來就對美洲共和國負有責任,但約德爾弄不清楚元首為什麽要把霍特和保盧斯也加進來。

凱特爾卻一語道破天機:“霍特是未來美洲共和國的國防部長,保盧斯將會是總參謀長!這個國家是德意志人民在南美的橋頭堡,沒有得力的人和部隊看守,元首能坐得安穩麽?至於紹肯和曼陀菲爾,將來就將是這個國家兩個集團軍群司令官。”

“為什麽不是隆美爾出任國防部長?”

凱特爾笑著搖搖頭:“元首認為他不合適。”

“懂了!”

約德爾馬上回過神來:霍特外交能力出眾,為人平和,善於處理錯綜復雜的局面,隆美爾打仗當然不錯,但當國防部長還不夠格。至於保盧斯,一貫就是元首心腹愛將,當年擔任過副總參謀長,出任美洲共和國總參謀長也算人盡其用。

霍夫曼對保盧斯的感覺經歷過很復雜的變遷:最初痛恨其在歷史上葬送了第六集團軍,然後又輕而易舉地當了汙點證人,果斷將其從第六集團軍司令官位置上拿下並放逐到西線,但真到西線後,他發現保盧斯非但沒有一蹶不振,反而琢磨出更多花樣,一方面替霍夫曼緊緊盯著龍德施泰特,另一方面還組織了假想敵司令部,各項工作幹得很出色,這讓霍夫曼又點頭嘉許。

尤其是在奪取直布羅陀要塞過程中保盧斯發揮出色,順利達成目標,讓霍夫曼覺得這個人可以用——放在一線統兵廝殺可能不行,但擔任總參謀長綜合策劃應該不錯,考慮再三後,決定將其放在美洲共和國總參謀長的位置上,他相信保盧斯能夠完成這個任務。如果保盧斯能踏踏實實幹好,元帥軍銜妥妥跑不了——當然會是美洲共和國元帥軍銜。

“40萬?”聽到如此龐大的數字,紹肯也忍不住倒吸一口冷氣,驚訝地反問道,“元首是打算占領整個巴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