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0章 D日(3)

裏賓特洛甫走後,霍夫曼沉思片刻,又讓達爾格斯招來空軍第一副司令凱塞林元帥和帝國保安總局局長卡爾登布隆納大將。

“對齊亞諾伯爵你們有什麽看法?”

凱塞林有些詫異,不過還是把自己在意大利了解到、看到的情況做了匯報,卡爾登布隆納講了一點兩人的黑材料,可黑的地方不多——頂多說齊亞諾有點墻頭草做法,貪汙受賄搞女人都在所難免,但比起墨索裏尼簡直就是聖人。

“意大利領袖呢?”

兩人對望了一眼,一邊琢磨這句話的意思,一邊認認真真把他們對墨索裏尼的印象描述了一遍——由於吃不透霍夫曼的想法,這種印象和描述還是公正的。實際上意大利領袖有很多段子,兩人很克制地只講了少數幾個,金表只是其中之一。

霍夫曼隨後把墨索裏尼異想天開的想法說了一通,兩人立即懂了:難怪元首如此憤慨,意大利人確實太不像話。但兩人還是嚇了一跳,元首想把意大利領袖搞掉?

“意大利是歐洲體系中最重要和關鍵的一環,其地位和政治體制決定了我沒法用武力或用武力威脅的方式達到目的,政治談判有時候也說不通墨索裏尼這顆大理石腦袋,所以必須采取斷然措施。戰爭勝利後歐盟與聯合國體制穩定,需要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家而不是總鬧笑話的小醜加以推動。”霍夫曼可不是希特勒,對墨索裏尼的好感和崇敬心理半點也欠缺奉,他聲音很平靜,但兩人十分緊張,元首是準備清洗了——最早是羅姆,後來是戈林,這次輪到墨索裏尼了。

“我贊同元首的意見,齊亞諾伯爵不僅地位尊隆,年輕有為,而且為人務實,我認為他會是一個合格的領袖。”

“我立即準備別動隊,保安總局在意大利是有人手的。”卡爾登布隆納馬上表態。

“關鍵是說服齊亞諾伯爵同意,這一點至關重要,所以阿爾貝特的任務很重。”

凱塞林笑笑:“沒問題,我和他很熟,而且我出面溝通不會引起懷疑。”

“別動隊可以組織,但最好不要我們自己下手,要寄希望於意大利內部的健康勢力,這樣他們才會珍惜來之不易的勝利成果。”霍夫曼交代卡爾登布隆納,“消息絕密,不能絲毫透露半點風聲。代號就叫‘D日’,8月下旬軸心首腦要在開羅舉行會議,我希望屆時看到意大利領袖以嶄新的面貌和姿態出現在世人面前,這樣能象征著歐洲的團結與活力。”

選擇D日作為行動代號是霍夫曼故意的,他想起歷史上這會已是盟軍在諾曼底登陸的時刻。現在英美別說登陸,連西歐海岸線都得繞著走。設想東西莫斯科、搞莫斯科墻也是他惡趣味滿滿——可惜這世界沒人懂,他只能自娛自樂。

他唯一不知道的是,丘吉爾給行動定的計劃代號也叫D日,雙方時間挨得很近,而且內涵接近——兩個D日計劃撞車了。

6月13日,得到德國同意為布爾什維克保存一部分東莫斯科控制區消息後的斯大林顯然非常高興,不僅痛快地批準了其他有關利益交換,還同意徹底實現停火。經過這幾天撤退,斯大林格勒的部隊和市民已向阿斯特拉罕撤退了30多萬,北線控制區也向烏拉爾山轉移了部分人口和軍隊,一切井然有序。

兩日後,德國正式公布即將與蘇聯締結和平協議的消息,並宣布承認俄羅斯蘇維埃國家社會主義共和國(西俄)獨立並建立外交關系。莫斯科是蘇維埃聯盟的首都,但西俄法定政治中心卻在聖彼得堡。

同一天斯大林也代表布爾什維克黨發表《告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書》,承認偉大的衛國戰爭遭遇重大挫折,但經過“全體紅軍將士的英勇奮戰和全國人民的奮起抗爭”,挫敗了“法西斯匪幫試圖消滅黨、消滅共產主義制度的野心”,實現了“不割地、不賠款、無其他附加屈辱條款”的和平(3億噸石油是物不是款),承認各加盟共和國可依據民族自決原則宣布獨立,承認西俄獨立“探索社會主義制度”的必要性並表示與其組建邦聯政權,著重強調指出自己是布爾什維克政權,對面是孟什維克政權,斯大林同志兼任蘇維埃聯盟首任主席。

讓斯大林出任蘇聯主席是弗拉索夫提議的,同時還爽快答應了東莫斯科歸對方控制的要求。一方面斯大林畢竟是大國領袖,弗拉索夫當年只是中將,論地位、論名聲、論資歷都遠遠不如;另一方面他不想去爭虛名,他更看重實際,做這些面上的讓步後,他從東俄這裏要到了實質性讓步——上千萬人口留在原地而不是強制遷徙。

二戰前蘇聯包括波羅的海三國在內的人口一共將近1.8億,隨著各共和國紛紛獨立及戰爭中的重大人員損失,俄羅斯部分人口下降到只有不到1.1億,如果簡單以烏拉爾劃界,東俄部分人口還不到30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