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章 轉折(5)

當隆美爾率領德軍在冰島戰場上高歌猛進之時,東線南翼戰場進入了聲勢更浩大、場面更遼闊的追擊戰。

得知俄國人有意乞和,曼施坦因指示各部加快進攻節奏,以殲滅敵軍有生力量為主,特別是要圍殲其富有戰鬥力的坦克部隊和近衛部隊。各集群心領神會,一改最初被動防守的場面,轉而發動聲勢浩大的穿插戰術打殲滅戰。

收到保加利亞人轉達的有關裏賓特洛甫同意於6月1日會面的答復後,莫洛托夫松了口氣。雖然心急如焚,但並未往德國人蓄意拖延時間的方面考慮——5月28日他才提出會談請求,德國方面內部至少也要討論溝通一番,再加還要與保加利亞商談場地安排等具體事務,隔一天就回復並答應6月1日會面完全算得上高效率了。

莫洛托夫看得明白:德軍現在戰場上占有明顯優勢,不釋放出來占點便宜怎肯收手?他是老資格外交家了,深知外交談判無小事,軍事局面決定談判場面,會面早又能如何?德國人若想存心拖延,可找到一萬種辦法和理由,現在不但爽快地答應4天後的會面,還在次日先行通過秘密渠道遞交一部分會談要求,他認為德國人對和談應該同樣迫切——不管條件如何,至少有個良好的基礎。

但白紙黑字的談判條款卻讓他感到無語,有關條件大大超過預期:蘇維埃至少還有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兩個突出部,德國人大手一揮就要讓布爾什維克退到烏拉爾山以東;中亞德軍明明被堵在盆地裏,各分裂勢力也被朱可夫以鐵腕手段鎮壓下去,卻口口聲聲要求中亞獨立;德國明確要求布爾什維克將兵力縮減到200萬內,卻表示德國將在孟什維克政權土地上駐軍100萬且分20年逐步撤退……

德國人口口聲聲核心條件並未改變,但在莫洛托夫眼中,很多條款實在讀不下去——上次談判最終懸而未決不就是因為條件太過苛刻麽?他考慮後並征得斯大林同意,決定先不把條件擴散以免引起軒然大波,至少要聽裏賓特洛甫親口說才能推斷出對方的真實意圖。

但29日深夜氣氛就不一樣,紅軍收到德軍登陸冰島並大打出手的戰報,得知德軍出動上萬架次飛機空襲英倫三島並用龐大的艦隊掩護陸軍登陸,紅軍最高統帥部成員倒吸一口冷氣:德國人同時在兩個戰場發動大規模進攻,這讓他們對軸心力量和實力有更深的認識。

前線匯報上來的情況也非常不好,德國人不但擁有新坦克(豹式和虎2),而且數量還不少,更麻煩的是,現在德軍裝甲擲彈兵裝備了清一色的裝甲車和STG43,再搭配大量自行火炮,攻堅水平和突擊能力完全上了好幾個档次,更加劇了莫斯科的擔憂。

本以為蘇維埃拿出IS-2、T-43/85等新坦克可略微扳回因虎式而造成的失衡局面,沒想到德國人新裝備不少且性能更好、實力更強、數量更多,這讓所有人感到沮喪。現在T-34/76坦克已基本停產,伏羅希洛夫使出吃奶的勁也只能保證坦克月產量維持在600-700輛間,120余輛是IS-2,其余是T-43/85,其他還有200多輛利用T-34底盤生產的SU-85或SU-122。

看到黨衛軍集團軍那耀眼的豹式和鋪天蓋地的裝甲車,眾人深知目前與德國的差距有多大。

坦克如此,飛機同樣如此,本以為東線集中德國空軍的全部力量,現在看來遠遠不是,德國在西歐方向至少還擁有5000架飛機,而紅軍堪用的飛機已下降到不滿6000架。更糟糕的是,連續不斷的戰損讓飛行員損失慘重,女飛行員已占紅軍三分之一比重,在一線部隊在也占20%,但男女畢竟有別。那些普遍只有20-30飛行小時訓練時間的年輕人匆匆忙忙趕上戰場,大部分人生存時間只能保持3-5次出擊,10次出擊後還能幸存的飛行員不過就是百之一、二。

更麻煩的是時不時還有人架機逃跑,內務部管不勝管:搞擴大化吧,前線馬上就陷入沒飛機用的窘迫;不搞吧,似乎又缺了什麽——因為俄羅斯解放軍在持續不斷宣傳、引誘本方飛行員叛逃。

叛逃和陣亡甚至都不一定能區分出來,部隊已不止一次鬧過笑話:以為某人光榮捐軀,實際上沒過多久就發現出現在俄羅斯解放軍隊伍中。

當天深夜,朱可夫緊趕慢趕回到南線坐鎮,整個高加索被徹底破壞的戰局讓他無法直視:

外高加索方面,切爾尼亞霍夫斯基留下5萬多人孤軍阻擊德軍和伊朗軍,為自身撤退爭取時間,進攻集群分成兩路撤退——一路渡過裏海去東岸,一路北上與葉廖緬科匯合;

烏拉爾斯克方面,馬利諾夫斯基獨立方面軍的先頭部隊和德軍先頭部隊幾乎同時趕到該地,但要拼大部隊明顯是德軍第六裝甲集團軍更快,烏拉爾斯克雖然賬面上有5萬多人,但那只是老弱病殘,根本沒什麽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