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蘇維埃反擊戰(8)

“全連自由狩獵、射擊……”

米歇爾·魏特曼在下達這條命令後半分鐘,就使用虎2坦克在1800米距離上敲掉了一輛偷偷探出腦袋的謝爾曼,88mm/L71坦克炮的巨大威力直接就將對方打爆,整輛戰車迅速燃燒成一個火球。雖然美帝給紅軍提供的都是柴油良心版,殉爆幾率比起朗森打火機(汽油版謝爾曼)“每打就著、每打必著”小了很多,但發動機高溫運作下柴油照樣也會爆燃。

他年紀比派普還大一歲,掛的只是黨衛軍上尉軍銜,在黨衛軍第101重裝甲營中擔任第3連連長。自國防軍組建12個重裝甲營並取得良好成效後,黨衛軍也相應成立了自己的重裝甲營系統,從第101開始共編列了6個,魏特曼作為經驗豐富的虎式坦克指揮官第一批入選並升遷至連長。在今日裝甲突破中在右翼為整個進攻集群開路。

這種標準的戰術協同打法並不能發揮魏特曼的長處,等到縱深追擊、隊列解散後,他最為擅長的自由狩獵時刻終於來到了。

他軍銜不高,聲名可不小,與國防軍第502重裝甲營的奧托·卡裏烏斯是東線最出名的基層裝甲指揮官,而且都得了雙劍銀橡葉騎士十字勛章並獲得過元首接見。

兩人所在車組擊毀的坦克、坦殲、自行火炮、反坦克炮累計點數雖不是最高,但均有輝煌且富有傳奇色彩的記錄:卡裏烏斯車組與7輛紅軍T-43坦克狹路相逢,在不到200米距離內,他憑借高超的心理素質和有效的戰術運用,擊毀全部敵軍坦克而自己毫發無損;魏特曼在這個時空雖沒有波卡基之戰,但在1943年夏天大範圍進攻時,當時還是排長的他率領3輛坦克遠距離出擊,一口氣將一個新列裝的紅軍坦克旅報銷了70%。

這兩個故事被戈培爾一起吸收進了《虎之傳奇》專題電影,兩人隨即成為家喻戶曉的戰爭英雄。霍夫曼出於保護戰爭英雄的想法,曾下令把兩人召回國擔任戰術教官,卡裏烏斯拒絕了,魏特曼雖奉命當了3個月教官,但誰都看得出他的心思和靈氣不在教學上——正如馬爾賽尤回國擔任教官不到4個月便憋得受不了最終又上了一線一樣,有些人天生注定屬於戰場。

“1點鐘方向,一輛大腦袋T-43,2400米。”

“全速沖上去!鎢芯彈準備!”

“哐當”一聲,一發炮彈被推入了炮膛。

對方似乎也注意到了這輛撲過來的虎2坦克,但沒選擇開火——這距離上他根本沒機會擊穿對手,T-43一面以正面裝甲迎敵,一面想辦法尋求可靠的遮蔽場所——比如一片突出地標的伏狀丘陵。

“2200米!射擊!”魏特曼注意到了對手的企圖,就在對手正要調整角度把身子縮進去時,他果斷命令開火。

“轟!”炮彈迅速被擊發出去,一瞬間就貫穿了這輛T-43的大腦袋——這是德軍坦克手對T-43/85的形象稱呼,看著紅軍坦克手狼狽不堪地爬出來,魏特曼滿意地點點頭,轉而尋找下一個目標,他對於屠殺對手乘員沒什麽興趣。

虎2坦克最讓魏特曼感到滿意的不僅是加厚的裝甲、更犀利的火炮和更強勁的發動機,還在於一個不起眼的小配件——火炮垂直穩定儀。

德國坦克本來沒有穩定儀,一直以來都通過短促停頓開火,利用自己的精度和世界最強觀瞄系統殺敵,在繳獲大量謝爾曼坦克後,設計師們便對謝爾曼上的垂直穩定儀產生了濃厚興趣——這套系統能幫助坦克在通過高低起伏不平的地面時保持炮口俯仰角穩定,換而言之能在行進中開炮,大大增強打擊能力。

當然謝爾曼上的系統沒法直接拿來用,因為謝爾曼主炮很輕,所需要的力度和調整角不能與虎式相提並論。虎式需要的力度更大,但調整幅度偏小——不但因為虎式炮塔重所以震蕩角小,且虎式特有的交錯重疊負重輪本身就會把路面顛簸降低一個數量級。

經過反復驗證,適宜虎式的垂穩系統終於開發完畢,第一批便運用在虎2坦克上。為照顧有經驗的炮手——他們會根據經驗和手感進行提前量修正,這套系統還貼心地加裝了關閉功能,實踐後發現機器並不總是最好,但大多數時候都勝過人工,特別對經驗程度一般的新手而言更大大優越之。

一旦進入自由獵殺狀態,虎2的優勢迅速激發出來,不到15分鐘,魏特曼已取得了3輛坦克、2輛坦殲的戰果,自己不過只中了2發炮彈,堅硬而又厚實的冷軋鍛造鎳合金鋼裝甲輕而易舉地擋下了這兩次進攻——德國現在不但有充足的鎳資源,整個歐洲生產線已全速開動,再加沒有戰略空襲威脅,根本不為那點裝甲鋼傷腦筋。

5月25日傍晚,紅軍指揮部收到消息:德軍連續突破本方在伏爾加河頓茨克三道防線,撕開一個10多公裏寬的口子,圍攻羅斯托夫的兩個集團軍補給線被切斷,被迫迂回向切爾尼亞霍夫斯基的攻擊部隊靠攏,兩者目前隔著100多公裏,中間夾雜著克萊斯特集群的部隊——至少5個步兵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