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3章 意外(5)

李海試探地問:“您這句話我是不是可以理解為……”

他還在斟酌用什麽比較委婉、間接的詞來表達合適的意思,羅斯福已爽快地點頭:“就是那意思,都是自己人,我坦率點好了。”

在座都是人精,到這份上哪還聽不出這是總統準備放棄英國的意思?馬歇爾、金上將等幾人相互點了點頭,說句真心話,他們也已感到厭煩甚至絕望,無休止援英不僅拖累了美國的財政與國防力量,還引發了諸多內部爭端,他們認為已沒有必要了。當然這不是決定因素,最關鍵的根本因素在於這件事已沒有太多價值。

現在,美國已基本控制四大自治領,大不列顛除還有幾個島嶼及處在風雨飄搖中的印度,已沒有任何值得一提的領土。此外,美國還以戰時集中力量發展科技的借口把包括噴氣機、高性能液冷發動機、雷達、材料等英國核心技術拿到了手,又把大不列顛的優秀科學家、熟練造船工人和相關技師、工程師也弄到了北美,半是引誘、半是威脅地讓大不列顛島上的富人和資本家把資產轉移到了北美——即便轉移到加拿大還是等於在美國控制之下。

換而言之,大英帝國除還能替美國吸引一點火力,牽制一些軸心兵力,還有那麽幾艘軍艦和幾百萬不知道水平如何的國防軍,對美國已沒有多大吸引力。而為保護英倫三島,美國不斷把軍艦、物資、飛機往海裏送,前前後後累計花費已超過1000億美元,在可預期的將來說不定還要再掏幾百億美元,這越來越成為一個沉重負擔。

除了錢,合眾國還搭進去幾十萬人的傷亡,反倒在本土或與美國利益切身相關的美洲大陸上損失的軍隊只占很小一部分。

基於這個先是,英美雙方均不認為自己虧欠對方:大英帝國出賣了全球霸主的位置、出賣了自己最好的技術、工程師、科學家和熟練工人、出賣了自己最精華的自治領,替美國人抵擋百萬敵軍,美國人援助自己完全理所當然;美國則認為自己為援救大英帝國搭上了上千億美元和幾十萬傷亡,從英國拿到的東西尚不足以彌補自身損失,更何況那些殖民地和自治領如果美國不去接手,英國人也保不住。

“今後你們可以告訴哈裏:對大英帝國軍事力量應按雙倍計算,但不包括其政治實力,他對數字有本能的敏感,會明白的!”

大家馬上就懂羅斯福言語中“雙倍”是什麽意思——大英帝國的軍事實力在盟軍這邊算一倍,如仿效法國加入軸心那就需要額外計算一倍。羅斯福顯然已考慮了這個此消彼長的過程,不過不肯輕易放大不列顛順順當當加入軸心,又不露痕跡地補了一句:“對部分願意繼續抵抗到底、願意繼續在美洲大陸保衛自由世界的官兵和其他人士,我們應給予極大的理解、支持和幫助,應把他們連同尊敬的國王陛下安排在加拿大。”

羅斯福當然是心狠手辣的人物,否則也不可能在美國呼風喚雨12年。他一方面只字不提在加拿大組建大不列顛流亡政府的事,只讓喬治六世繼續擔任加拿大元首(這本就是他的官方身份之一);一方面又想用繼續抵抗的名義把英國武裝力量中最有價值的部分籠絡住為美國效力——比如那幾艘即將成軍的主力艦、擁有戰鬥經驗的熟練飛行員和其他技術兵種。

至於丘吉爾本人的安排他嘴上絲毫沒說,大家隨便一想就猜到了緣故——這個強硬且老奸巨猾的政治人物絕不能放到北美大陸上來,那對美國今後持續控制加拿大會是個不大不小的阻力。

羅斯福雖已打定主意要在適當時候賣掉大不列顛,連價格高低都不打算斤斤計較了——虧損資產顯然越早剝離越好,但他自己顯然不願意做這個惡人。眾人想到第一個合適契機是1945年1月——新一屆總統宣誓就職的日子。哈裏·杜魯門先生能不能如願以償地當上新一任總統不是大家能預測的。或許在羅斯福心目中也不排除落選的可能,所以這句話他當眾交代給參聯會,言下之意屆時換杜威也一樣。

只有厚道的艾森豪威爾難過地說了句:“倘若沒有我們,大英帝國恐怕一個月都撐不下去,這太難了……”

“我們已盡力了。”羅斯福平靜地說了一句,“我也盡力了,接下去要看諸位了,我只是未雨綢繆將未來情況和大家說一說,做不做、怎麽做、何時做恐怕不是我能決定的,更多取決於人民的意願,至少目前我們還要咬緊牙關。”

所有人都點頭,短期內英美依然是密不可分的盟友,擁有牢不可破的友誼——英國人在英美聯合艦隊中占一半股份呐,要是現在翻臉,那軸心海上優勢就太大了。

聯想起羅斯福答應將兩個英國本土師送往印度的舉動,眾人都在嘆息,這多半也是未來戰略安排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