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8章 鬥爭策略

莫洛托夫發言完畢後,在座眾人忍不住都松了口氣,心裏頓時湧起如釋重負的感覺,莫洛托夫同志不愧是老資格布爾什維克革命家和政治家,講話高屋建瓴、一針見血、活學活用了列寧主義思想:將戰爭與和平這樣嚴肅、事關全局與根本、事關黨生存發展的路線問題改成了靈活、可隨機應變、無損黨的形象的策略問題,還加了前綴——經政治局集體討論、充分醞釀並由斯大林同志親自審定的鬥爭策略。這就立即將會議的調子和意義定了下來,讓大家可以安心發言,不要顧慮重重。

大家都知道路線問題是你死我活的階級鬥爭,犯錯誤搞不好是要死人的;策略問題充其量只是人民內部矛盾,是基於同一個目標和方向所采用的具體辦法的分歧,犯錯誤的同志頂多就是能力不行、覺悟不高、眼光不夠,是批評幾句、做一下檢討就能過關的。

像朱可夫這樣從肅反刑場上緊急搶救下來的同志不也沒反對肅反的正確性和必要性麽?頂多就是私下嘀咕幾句擴大化、被一小部分野心家利用,冤枉了一部分同志——就像光輝燦爛的太陽上有那麽一點太陽黑子而已。這次到中亞見識過民族分裂和獨立勢力後,他的檢討就來了:“……自感政治覺悟低,黨性修養不夠,沒有充分認識到敵人的偽裝和兇殘,沒有意識到肅反的長期性、艱巨性,犯了政治幼稚的毛病,今後要進一步加強學習,要請斯大林同志多幫助、批評、教育……”,檢討電報充分驗證了斯大林同志的高瞻遠矚、未雨綢繆。

斯大林同志依據檢討電報批鬥他了麽?沒有!非但沒有,還為這件事表揚過朱可夫好幾次,說他“軍事政治雙豐收,進步很大、提高很快!”現在莫洛托夫一定調,大家就可以暢所欲言,講錯了大不了將來做一下批評與自我批評,想必斯大林同志也不會揪著不放。

氣氛開始活躍起來,剛才沉悶的景象一掃而空,大家首先充分肯定斯大林同志破釜沉舟、放手一搏的決策是正確、英明的,現在中亞和裏海的局面不就好轉了嘛!其次認為從戰爭整體來看還是敵強我弱,必須有堅持長期鬥爭的覺悟,然後表示談和也可以談,這不是乞求來的,這是打出來的,充其量是個停戰!最後又堅持認為停戰不等於對法西斯和孟什維克投降,這只是長期鬥爭的另一種策略,將來可進一步發動群眾,進一步尋求其他國家兄弟黨、兄弟人民的支援,集結更多力量再行反攻。

一堆政治局委員顛來倒去把這套策略闡述了很多次,每個人的發言角度和用詞都不一樣,但中心思想基本一致:見好就收、保存實力、等待時機、長期鬥爭。

斯大林的親密戰友、老資格的伏羅希洛夫元帥就表示:“在警惕德國法西斯的同時,我們還要認識到美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的險惡用心,他們為什麽一再希望我們和德國人拼個你死我活?甚至不惜給日本輸送保護費也要送物資,就是希望將黨和國家的最後一點元氣都用在和德國人的殊死搏殺上,如果我們這樣看問題就全面得多、深刻得多……

現在美國搞掉了主張過美蘇合作的原副總統華萊士,換上了新的副總統杜魯門,這個人以前是參議員,在衛國戰爭剛剛爆發時發表過公開言論‘假如德國比蘇聯強,我們應該幫助蘇聯一方;但如果占優的是蘇聯,那我們便應該幫助德國,而且要盡量讓他們大開殺戒,盡管我一直不願看到希特勒在任何情況下取得勝利。’(載於1941年6月24日的《紐約時報》)這番話後來雖然迫於各方壓力收回了,但其內心是何真實動機一目了然。這個人現在當了副總統,從羅斯福身體不好的情況來看,很可能要出任下一屆總統。另外,據武官同志表示,美國國會一直有一個非美委員會在活動,反布爾什維克之心路人皆知,美帝國主義很可能與德國人達成出賣蘇維埃政權的和平,是我們不得不防的。”

伏羅希洛夫由於負責分管美援物資,對國際形勢的了解僅次於莫洛托夫,這番話說得合情合理,大家都是點頭。

等大家將意見都發表得差不多了,目光便集中到斯大林身上,等著總書記同志“科學把握、全面總結、高度概括、形成集體智慧結晶”並貫徹為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指導方針。

“各位同志剛才都本著對黨、對國家、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圍繞以朱可夫同志為代表的一線指揮員同志提出的建議認真發表了見解,闡述了非常好的意見,我認為都很有道理,戰爭打到現在,我們在各條戰線展示了頑強鬥爭、永不屈服的精神面貌並進行了可歌可泣的鬥爭,絕大多數人民和紅軍指戰員經受住了考驗,讓敵人感覺難以徹底消滅和征服我們,這才提出和談。這個機會不是德國人賞給我們的,是我們過去三年中用鮮血和生命、用頑強拼搏的意志和毅力換來的,一定要有信心長期堅持下去。”斯大林威嚴地掃視了眾人一眼,“正如同志們提到的,戰爭還是和平只是一種鬥爭形式,不具有決定性意義,我們與德國法西斯、孟什維克匪幫的鬥爭可在這兩種形式中自由轉換,哪一種形式更有利、更容易取得成績我們就采用哪一種形式——這才是堅持原則、靈活應變的列寧主義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