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8章 華盛頓政治陰謀(2)

“我們派人和德方進行了秘密外交接觸,詢問了德方要價,甚至還打聽了蘇德媾和的消息,情況令人非常吃驚,也令人非常沮喪。”在羅斯福的病房裏,哈裏·霍普金斯嘆氣道,“唯一的好消息是小約翰還活著,德方已得知了他的身份,甚至還把有關照片和信件帶到日內瓦讓約瑟夫過目了。德國人甚至大度地表示可偷偷摸摸釋放約翰,不過約瑟夫沒接受,認為這對約翰今後的政治前途不利,約翰本人似乎也不太情願——他認為拋棄同伴和手下偷偷摸摸溜走是件很丟臉的事,但他表示他絕不會投降德國人。”

羅斯福點點頭,嘆息道:“是個好孩子,我欠約瑟夫實在太多了。”

霍普金斯口中提到的約瑟夫是指約瑟夫·肯尼迪,他是愛爾蘭移民後裔,經過連續兩代的奮鬥終於在美國站穩了腳跟,並從事各種投機買賣賺了不少錢。在積聚幾億美元資產後,約瑟夫醉心於政治活動,將寶全部押在富蘭克林·羅斯福身上,認定他就是國家所需要的領袖,同時認為幫助羅斯福競選有助於自己進入政壇。

在羅斯福第一任總統競選過程中,約瑟夫不但自己提供了大筆政治捐款,還不遺余力地幫助羅斯福籌集資金,並多次陪同參加競選旅行。但羅斯福在當選總統後並未對其委以重任,只任命他出任新成立的證券管理委員會主席(約瑟夫自己搞證券投機,知曉各種內幕交易和漏洞,安排該職務無疑稱得上知人善任),可心比天高的約瑟夫看中的位子卻是財政部長。盡管如此,約瑟夫忠心不減,1935年他又請記者以自己的名義代筆寫了本《我支持羅斯福》的書,詳細描寫了競選過程,並在書中吹捧羅斯福的種種,最後再把書寄給羅斯福過目拍馬屁。

後者對此只回了一封短信:“書不錯,我很高興。”約瑟夫卻把這個只是張條子的回信當作至寶,裝裱好掛在家中,一有客人來就誇耀一番。1937年,在羅斯福第二個任期裏,繼續支持他的約瑟夫·肯尼迪得到了駐英大使的職務,這對一個愛爾蘭天主教徒後裔來說簡直是連想都不敢想的事。不過老約瑟夫雖精於賺錢,但外交事務特別是歐戰爆發前風雲詭譎的歐洲政治顯然超越了他的能力圈。歐戰爆發後不久,當了不到三年外交官的他就被召回國,然後一直沒擔任什麽重要職務。

當然,羅斯福絕不會說“能力不足”這樣的屁話,而是找了另外借口——作為愛爾蘭人後裔,約瑟夫非常親德,相比英國首相而言,德國元首對他更有吸引力。而歐戰爆發後美國外交方針顯然是聯英抗德,所以約瑟夫丟掉位置“理所當然”。但約瑟夫畢竟在外交圈廝混過一段日子,知曉外交情況並有一定知名度,在無官一身輕的同時又在腦門上寫著羅斯福心腹的字樣,與德國開展秘密外交非常合適。事實上德國也很快注意到這個情況,在瑞士方面撮合下,德國外交部長裏賓特洛普親自和約瑟夫進行了秘密會談。

而約翰是指約瑟夫的兒子約翰·肯尼迪,他在一輛PT魚雷艇上服役並擔任艦長,還參加了佛得角戰役,可惜結果不太理想,最後是被陸軍們裹挾著成了德軍的戰俘。約瑟夫一心指望幾個兒子今後能出人頭地甚至擔任總統,因此對他們的培養不遺余力,他把兒子送到軍隊是去鍍金的,沒想到鍍金不成卻變成了戰俘。

“說說看吧,德國人具體是什麽條件?”羅斯福想了想,“先說蘇德媾和的條件好了。”

“大體條件和我們以前打探到的基本一致,主要包括三條:

第一,蘇聯同意目前已獨立的各加盟共和國退出蘇維埃聯盟並承認其獨立;

第二,以雙方現有交火線為依據後退500公裏為新的蘇維埃政權控制領土,考慮到目前戰線犬牙交錯,實際打算約定以烏拉爾山為邊界,同時在烏拉爾山以西留出500公裏作為緩沖區,今後將有東、西俄並立,合稱俄羅斯邦聯共和國。其中西俄叫俄羅斯(孟什維克),東俄叫俄羅斯(布爾什維克),為照顧斯大林的面子,這個邦聯共和國名義上領導人都由東俄領導人兼任,但實際上東、西俄軍事、政治、經濟、外交、貨幣都是獨立的,除都叫俄羅斯以外,看不出有什麽聯系,東西俄平等建交,互不隸屬、互不幹涉內政;

第三,西俄加入歐洲聯盟,東俄視為亞洲國家,軸心在西俄初期大概要駐軍100萬左右,以後陸續減少,西俄自身武裝力量不多於100萬,東俄武裝力量不能多於250萬,緩沖區30年內雙方都不能進入,30年後另行尋求解決辦法。

另外還有一些戰俘移交、經濟賠償等內容,不是本質性的,德國大概也不會提讓東俄無法生存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