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1章 紐芬蘭(8)

“除聯合攻擊機,其他飛機飛這麽遠恐怕不容易吧?”鄧尼茨疑惑地問道,“而且您吩咐重型轟炸機要用於佛得角方向。”

霍夫曼想了想道:“小澤將軍估計是打算利用破交航母編隊執行跨平台超遠程作戰,把亞速爾上的飛機通過中轉平台送過去。”

“高明!”約德爾馬上想到前段時間試驗成功的超遠程戰法,再核對破交艦隊現在的位置,提出,“兩支艦隊距離大約1300公裏,讓破交艦隊全速向西南方機動,明天清晨可將彼此距離縮小到800公裏內,同時破交航母離亞速爾距離也不過700公裏,完全可行!”

凱特爾補充道:“如果明天登陸成功,是不是可以讓陸戰隊在紐芬蘭島上搶一塊地盤,這樣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大型運輸機和重型轟炸機也能利用起來。”

由於霍夫曼的鼎力推動再加上對擊落的B-29B-17蘭開斯特的學習和借鑒,轟炸機B標段(美利堅轟炸機項目)比歷史上推進速度更快,已組建了一支140多架飛機的試驗飛行隊,其中70多架是梅塞施密特公司的Me-264,50多架是容克斯的Ju-488,還有20多架是亨克爾的He-277。其他如Ta-400,Ju-390等型號已被淘汰。這3款重型4發轟炸機中航程最遠的是Me-264,速度最快的是Ju-488,價格最低的是He-277(主要基於He-177構架,將原先雙聯裝2發聯合發動機恢復為4發布局,並取消了可笑的俯沖轟炸功能)。

He-277本來不是競爭B標段的,當初盯住的目標是A標段(即中程轟炸機),但該標段被Ju-188及其升級版Ju-288包攬了,在Ju-298定型並投入生產後,其處境更為尷尬,因為這些都是雙發轟炸機,航程能達到He-277的70%,價格卻低得多,速度也更快,軍備部毫不猶豫地將4發的He-277砍掉了。容克斯公司的目標是利用Ju-298把聯合攻擊機也擠出去,甚至在升級後最終取代Ju-188和Ju-288,實現艦載、陸基中型轟炸機統一化——這目標得到霍夫曼大力支持,因為這樣一來,空軍攻擊機飛行員轉崗海航就更快。

但這樣一來亨克爾公司就麻煩了,因為其主力產品He-218很快要被擠出艦載機隊伍,如果再在陸軍裝備中被擠出去,將來就毫無生存余地,雖然可根據技術授權其他型號的飛機,但對心高氣傲的亨克爾公司而言,如何肯咽下這口氣,經施佩爾指點,亨克爾公司一面加大對噴氣式攻擊機研究,一面修改He-277的技術參數並換裝最新的BMW801發動機,在運載力達到6噸的情況下,將最大速度提升到一百一十三公裏/小時,最大航程提升到6000公裏以上,成功擠進B標段門檻。

這時候Ju-488就有些尷尬了,因為其最大速度雖然可超過635公裏/小時,運載量也比He-277大,但航程經反復提升加碼也只能弄到4500公裏——只比A標段多一些,實在辱沒了B標段號稱洲際轟炸機的“美譽”,偏偏價格還不便宜,比利用成熟構件生產的He-277整整貴60%,可2架Ju-488肯定不如3架He-277運得多。

基於這種情況,軍備部下了決定:在1944年初最終確定重型轟炸機目標機型。德國不是美國,沒必要也沒能力維持龐大的重型轟炸機/運輸機隊伍,建議由Me-264充當重型轟炸機(對標B-29),由He-277充當重型遠程運輸機(Me-323更重,但航程不夠,本機對標C-54運輸機)。

該提議當然是很老辣的,一方面保住了亨克爾公司至關重要的主打產品生產能力,有利於調動其積極性和創造性,另一方面,容克斯公司承擔機型太多,不利於分散風險,最後也是很關鍵的一點,He-277如果充當運輸機,其定位和Ju-290有重疊,有利於軍備部對運輸機價格進行壓價——一架運輸機的利潤超過10架單發戰鬥機。

容克斯公司代表對此提出質疑,施佩爾也不直接點破,反而又忽悠說德國還缺乏一款低成本的、雙發中短程運輸機(對標C-47運輸機),容克斯公司既然當初有Ju-52的基礎(三發),也可考慮嘗試下,容克斯公司的代表歡天喜地而去。孰料他們一轉身,施佩爾又把同樣的話告訴了意大利人,因為聯合攻擊機很快也要退出主流舞台,他要給意大利人一個交代,後者也滿心歡喜地走了。

資本家們都很精明,現在德國不但比歷史上戰略形勢好得多,而且更有錢、更有支付能力,只要打開國防軍的主流通道,溢出效應源源不斷而來,日本、羅馬尼亞、匈牙利、土耳其、伊朗乃至西班牙、葡萄牙、阿根廷、法國一班小弟等著買同樣的產品,他們選擇的標準很簡單,德國人用什麽他們也要弄什麽——德國人自己都不裝備的武器能好麽?虎式坦克、262噴氣機、STG43突擊步槍、鐵拳火箭筒、88炮、旋風自行高射炮等被實戰證明是好用的東西,全都是搶手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