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5章 佛得角(7)

入夜時分,佛得角並未平靜下來,美軍進攻雖暫時停止,但大規模登陸行動還在繼續,柯林斯手下的官兵仍然在持續不斷登陸,9點多時,全團官兵終於登陸完畢,他也忍不住長長松了口氣。

今天下午這輪進攻實在太憋屈了,他從未打過這樣的仗,仿佛有渾身的力氣就是沒辦法使出來,莫名其妙就被人打了措手不及。他不想怪海軍,海軍夠賣力氣了,艦炮炮彈不要錢似地往島上轟,為摧毀敵人岸防工事,珍貴的戰列艦也沉了一艘,再加海軍飛機奮不顧身地連續出動與空襲,他認為已做到了不錯的地步,要怪就只能怪德軍太狡猾:層出不窮的雷區,部署在窪地裏的迫擊炮連,移動迅速的火箭炮部隊都給他上了生動的一課。

美軍也有迫擊炮,但用起來明顯不如德軍嫻熟,美軍同樣也利用謝爾曼坦克裝備了火箭炮,但第一批登陸時根本就沒想著帶上來。美軍打仗最喜歡後面炮兵壓制,前方飛機炸彈開路,等差不多時再讓坦克一沖,沖過去基本就算是打贏了,本想著本方在空襲和炮兵火力上占據絕對上風後打起來應該很輕松,根本沒料到會遇到如此棘手與復雜的局面。柯林斯最開始信心十足地認為依靠本團力量足夠拿下佛得角這個彈丸之地,不但認為陸軍5師不必出動,更認為海軍要求再增加一個師兵力的要求完全是胡鬧,是畏敵如鼠。

現實給了他當頭一棒,讓他很快清醒過來,想依靠自己一個團拿下佛得角絕對是奢望,他給師長和其他兩個團拍去電報,希望他們盡快做好戰鬥準備。夜色越來越濃郁了,對登陸戰役的第一個黑夜柯林斯和手下官兵十分緊張,出發前他們進行過針對性集訓,從太平洋戰場返回的老兵曾和他們傳授過有關登陸、奪島、守衛的戰例,講述了自己在太平洋方向的作戰經歷。

根據太平洋戰場經驗,日軍通常會在夜間選擇夜襲,發動“萬歲沖鋒”,雖然不知道德國人打仗套路是什麽,但沒人敢掉以輕心,起碼從白天的戰鬥來看,德軍戰術比日軍更熟練、更有技巧,火力和技術兵器也猛得多。為對付德軍夜襲,灘頭陣地上的美軍官兵嚴陣以待做好準備:外圍一圈環形工事,大量勃朗寧12.7mm重機槍掩體間雜其中,所有步兵都緊張兮兮地瞪大眼睛看著對面,後面是擔當掩護火力支柱的謝爾曼和M6重型坦克和M10坦克殲擊車,他們被分散開來使用,基本每個排都可得到1-2輛車輛配屬。

用坦克充當炮火壓制主力是迫不得已的辦法,由於需要運送灘頭陣地急需的物資和兵員,再加浮動碼頭還在緊張建設過程中,相對笨拙的美軍炮兵部隊沒法上岸,出於對德軍防禦體系的尊敬,75mm的榴彈炮美軍就直覺地不拿出來丟人現眼了,給佛得角德軍準備的火力都是105mm或155mm(長腳湯姆),但這是第二批擬定登陸的部隊,今天夜裏實在指望不上。

出於對S艇夜襲的防範,海軍艦艇們開始向深海轉移,戰列艦被貨輪和其他軍艦保護在中間,外圍則是輕型軍艦在遊蕩巡邏,護航編隊一晚上報銷2艘護航航母和1艘輕巡洋艦的事大大刺激了英格索爾上將,如果今天夜裏再被搞沉1艘戰列艦那就徹底丟人丟大發了。參謀們隱隱約約已根據情報和昨天戰況分析出,德軍使用的魚雷就是太平洋艦隊在南太平洋遇到過的、神秘且威力巨大的魚雷。尼米茨將軍當初還問了“很遠是多遠”這樣嚴肅的哲學問題,英格索爾可不想自己也在陰溝裏翻船。

陸軍榴彈炮來不及上岸,海軍艦炮大為減少,柯林斯只能指望坦克炮們尤其是新配屬給部隊的M6重型坦克爭點氣,為部隊保駕護航。

M6坦克是美軍受到德軍虎式坦克刺激之後的產物,原名T1E2,正式列裝後改稱M6。歷史上這不是一款設計成熟的坦克,美國只生產了極少量,基本沒參與實戰,但現在情況截然不同,德軍虎式坦克遠比歷史上成功、威脅更大、數量更多,非洲戰場上謝爾曼們面對虎式不堪一擊的情況大大刺激了美國人,再加後續研制的T25T26重型坦克尚未成功,因此明知其不太成熟,陸軍部也只能硬著頭皮建造了1000多輛M6並將其配屬給一線部隊。

羅斯福總統對其他陸軍武器的生產都十分放心,唯獨對重型坦克格外關注,不但親自把關過問,還三番五次讓秘書打電話催問研制和裝備進度,他確實不能不著急,因為英美蘇盟國在其他主戰兵器研發領域相對德軍都還算持平或略有優勢,唯獨在重型坦克領域差距實在太大,英美到現在為止都拿不出一款比較成熟、能與虎式對抗的坦克——德國人可是拿著虎式已在戰場上耀武揚威一年了。

面對虎式坦克和4號洪流的巨大威脅,這種60噸的龐然大物進行了針對性裝甲強化,其炮塔正面、側面、後面均為8lmm,頂裝甲25mm,車體上部81mm,前部下面57mm,側面上部5l~52.3mm,側面下部和後部均為51mm。單從裝甲厚度而言明顯優於M3M4等中型坦克,相比虎式略差一些。蘇聯雖已拿出了更好的IS-1,但斯大林同志顯然不會把這個武器分享給英美,正如後者也不會讓斯大林分享噴氣飛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