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7章 野望(15)

提出這種動議本身就很不正常,甚至算得上破天荒,因為日軍傳統是不重視後勤,海軍稍微強一點,但也就比陸軍好一些而已。這種不重視不但體現在從未就大範圍征戰中的後勤與補給擬定完整方案,甚至成熟的護航與運輸體系也不健全,連能操辦整體護航的人才也不存在——只有被人看不起或打入冷宮的軍官才去幹後勤。

聯合艦隊出征歐美如果沒有德意的鼎力支援和堀悌吉對後勤的高瞻遠矚,作戰效果至少要打一半折扣,再加上德方對後勤重視的態度——總參謀部二把手不是分管作戰的副總參謀長,而是分管軍需的副總參謀長(第一軍需總監),甚至東線軍需總監還委派元首的心腹副官施蒙特,重視程度可見一斑,對聯合艦隊上下深有觸動,同時也把這種想法帶回了國。

現在聯合艦隊不但重視後勤與運輸,還提出要融反潛、防空、護航、通訊、調度於一體,以前不敢想的設想都提了出來——隱隱約約也有契合堀悌吉改革思路的用意。雖然保守派不以為然,但形勢比人強,事態擺在這裏由不得眾人不重視——運輸船經常裝載了從歐洲過來的工業品和武器裝備,沉沒一艘還了得?

從堀悌吉以下現在對護航都高度重視,整個遠征中圓滿完成護航任務的栗田健男中將在報功名單中排名很靠前,大概也就僅次於冢原、角田等主要作戰將領,這番舉動更讓人刮目相看,甚至連栗田本人都深感意外。堀悌吉還親自找他談話,表示將推動成立南洋護航作戰司令部,希望把他空、潛、航、電等一攤事全管起來,分管從歐洲到遠東的整條航路,這可是了不起的重用,甚至比出任艦隊司令更重要。雖然能不能成立這樣的司令部、能不能推動體制改革不是堀悌吉說了算,但對長官盲信不已的栗田健男滿口答應,他認為長官一定有辦法。

現在一口氣提出要建設48艘護衛航母也迅速獲得了共識,區別在於怎麽建、用什麽建。

就在會議還在討論用什麽民用船只改建護衛航母時,伏見宮博恭王已借口身體不適提前退席了。今天的場景使他完全明白自己失去了會議控制的主導權,堀悌吉和山本五十六兩人聯手,一唱一和將航空派影響力發揮到了最大——在失去聯合艦隊支持後,艦隊派根本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但誰也沒想到居然會在造艦計劃上如此一敗塗地,不要說主力艦沒有艦隊派的份,連輕型軍艦、輔助軍艦都開始向航空派傾斜。

通觀《丸新計劃實施綱要》,艦隊派就差被貼個“過時”標簽而退出歷史舞台:

1、主力艦只建航母,航空派占據絕對主導地位;

2、強調勻出一部分造艦預算給航空預算,航空派完全得利;

3、輕型軍艦強調防空和反潛,摒棄一貫堅持的重雷裝,結果還是航空派占大頭;

4、確定了大力建設潛艇並發展破交,艦隊派可從來不重視潛艇作用;

5、大力建設標準型護衛航母。陸海軍達成共識,用特TL型萬噸級戰時標準油輪為基礎進行改造,級別改稱特級護衛航母,標準排水量在1萬噸以上,擁有132米長的甲板,功率準備提升到9000馬力,最大航速18.5節,可在甲板上搭載10架飛機。

自繳獲美軍的快速油輪並從歐洲拿到好幾艘2萬噸級的高速油輪後,聯合艦隊上下便對國內那些速度慢、載重小的油輪看不上了,認為都可以將其拿來進行改造。不過日本頗有自知之明,知道特TL型萬噸級戰時標準油輪與美國差距太大,不可能獲得類似博格級的戰鬥力,更不可能有卡薩布蘭卡級的能力,因此賦予其的戰鬥使命主要是反潛,其次是運輸。

同是萬噸級護航航母,博格級載機量28架,載機量只有10架的特型護衛航母只及對手三分之一,但因日本本土十分依賴南洋原油供應,騰出來的噸位就可用於運送油料,每艘特型航母可額外輸送8000-9000噸燃料。根據新的戰術研討方針,大鷹、沖鷹這樣速度快、能力強的護航航母將成為護衛航母隊伍的核心,稱護航領艦,特型護衛航母將與其形成高低搭配。

這次聯合艦隊歸來,船政本部還歡天喜地準備測繪仿造美軍快速油輪新建大型油輪——隨著機械化裝備和海軍艦艇的增多,日本國內對婆羅洲石油需求愈加迫切,除從德國引入煤炭液化專利技術、提升液化油水平外,盡一切可能在挖掘南方石油產量,大型油輪非建不可,有現成模板可參照,何樂而不為?

聯合艦隊回國和丸新計劃帶來的另一個溢出效應是中斷了日本海軍的坦克建造計劃——沒錯!歷史上陸軍造航母,海軍造坦克,日本帝國就這麽任性。現在有德國這條進口渠道,只要給錢,4號、虎式等高級貨都可以買到,差一點的3號、意大利坦克、法國坦克更是成堆,再加還在嘗試T-34國產化,無論陸海軍都對自己原先那些破家底看不上了。既然陸軍爽快地把航母交給了海軍,海軍也投桃報李,把自己建造的成品、半成品戰車一股腦兒塞給了陸軍——正式名稱叫特二式內火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