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5章 野望(13)

“德國元首的回答很直接,是人!一個德國青年要生長培養18年才能成為軍人,日本青年也是,美國人青年也毫不例外。而美國的體制和國民特性決定了他們可以損失無數物資和裝備,卻死不起足夠的人。他問,如果從現在開始到戰爭結束至少還要死1000萬人才能贏,日本怎麽樣?”堀悌吉慢慢道來,“我回答說這好辦,日本是決定一億玉碎的,如果死1000萬就能贏,剩余9000萬民眾一定會欣然接受,甚至死去的1000萬人也會含笑九泉……元首說,我有把握讓德國人民犧牲1000萬而不造反,但含笑九泉可能辦不到,他們在地底下一定罵死我。你猜猜,有沒有1000萬美國人願意為了勝利去死?

德國元首解釋道:美國已經很強大、很富有了,我們一不要滅亡他,二不打算侵犯他的領土,三不打算侵奪他的利益,四我們隨時願意和他們實現和平,美國人民僅僅為了一個勝利的頭銜和資本家的利益去死1000萬?我認為這不可能。日本和德國是為了國家崛起和民族尊嚴而戰,如果必須要付1000萬代價,我看可以接受。”

全場一片寂靜,包括山本五十六和伏見宮博恭王在內的所有人全被震住了。

“所以我堅持要去打東海岸、去打紐約,我就是要告訴美國人,與我們打仗要做好死人的準備,帝國是能夠威脅到美國本土的,這是殘酷的、你死我活的戰爭,是世界大戰,不是美國人隔岸觀火,給其盟友送點武器、物資和彈藥就能輕輕松松打贏的戰爭,他們要想贏必須做好死人、死無數人的準備!”堀悌吉的表情很嚴肅,“塔拉瓦戰役柴崎少將率5000孤軍打了整整58天,人數不占優勢,武器不占優勢,補給不占優勢,照樣打消耗戰硬生生耗死美軍近萬,自己只活下來23個!聯合艦隊也是如此,我們要不斷和美國人打,可以贏,可以輸,但一定要消耗對手,越能消耗對手人命的辦法越要嘗試。2年打下來美國差不多死了100萬,美國還在堅持,你們認為美國人能不能堅持到死1000萬?還是說帝國因為先死1000萬人而頂不住?”

聽完堀悌吉的觀點,井上成美率先立正鞠躬:“長官,受教了!”

其余人全站立起來低頭致敬:“長官,受教了!”

伏見宮博恭王和山本五十六坐著沒動,但也半天無語。現在局勢很明顯,堀悌吉已把所有人都說服了,連福留繁這樣的鐵杆心腹,古賀峰一這個副手都不知不覺滑落到對手的立場上去了。更何況伏見宮博恭王本人都認為如果真死1000萬就能贏,他很願意付這個代價。

堀悌吉自己在心底嘆氣:他其實並不是完全認可這番話,但為說服眾人,只能把日本國民性發揚到最大——反正到處都是嚷著要決一死戰的人物。只有松田千秋似乎讀懂了他的內心,擡起頭又重新看了堀悌吉一眼……

事到如今沒什麽好爭論了,有關主力艦的建造討論徹底進入垃圾時間,全程按堀悌吉的思路推進,最終形成的決議是:1944年新開工7艘雲龍+1艘大鳳級,1945年9艘雲龍,爭取從1946年起每年12艘(每月1艘),其余戰列艦、艦隊航母、重巡洋艦建造全砍掉。

松田千秋很快又提出軸心標準版雲龍的概念——“如果開工建設標準版雲龍,每年建造數量酌情減少1-2艘也可接受。”這引起了眾人極大好奇。

所謂軸心標準版雲龍,是指在改雲龍基礎上由日德意三國軸心技術專家共同設計的統一標準航母,主要性能指標為:標準排水量2.3萬噸,主體結構能基本適應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海況,最大航速34節,最大航程(18節)9000海裏,主要載機量為68架常用+12架備用(艦載機機翼有折疊),平均建造周期18-20個月。全套圖紙基本已在德意兩家合議基礎上形成了,希望日本能在1944年3月前完成審核與最後修改並確定全部細節。霍夫曼打算從1944年4月起,凡雲龍級建造全部用統一標準圖紙,內部改稱軸心級。

松田千秋解釋了具體內容:“這樣單艦作戰性能大約可達到埃塞克斯級的75-80%,建造周期平均比敵人慢2個月左右,均在可接受範圍內。三國統一建造標準航母有兩大好處,第一,便利維修與部件配置,由於全構件通用,萬一德意艦艇在太平洋損壞或我軍艦艇在歐洲損害,可就近維護;第二,便利集中使用與指揮,無論飛行員、水兵還是指揮官面對的都是同款艦艇,可迅速交叉互換,形成三國軸心共同配合、聯合作戰。加上今後三國軸心所用艦載機也全是同類型、同標準飛機,會更加強化標準航母的戰術運用。

船政專家測算後認為,一旦德意統合全歐之力,標準版航母可在德國、意大利、法國、荷蘭、比利時、西班牙、葡萄牙、希臘等國一年內開工20-24艘,加上日本8-10艘,一共是28-34艘。如果這還耗不死美國人,我們全體自殺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