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4章 轉向(2)

不過沒辦法,戰爭還在繼續,應對自然也只能跟著時局不斷調整,兩人硬著頭皮先開口:“政治手段已改變不了南美尤其是阿根廷的局勢,現在還來得及使用軍事手段麽?”

羅斯福馬上把目光投向金上將,他清楚地記得,主要官員中只有金上將當時旗幟鮮明地反對亞速爾戰役,現在看來這個判斷還是很有預見性的。

金上將沉吟片刻,開口道:“我看過多諾萬局長轉過來的情報,以軸心艦隊的實力,現在必須出動主力艦隊才能應付。”

他用詞很謹慎,但條理十分清晰:“敵艦隊至少擁有4艘航母,7艘戰列艦/戰巡,6-7艘重巡洋艦,還有30-40艘輕型軍艦,現在大西洋艦隊一共只有6艘艦隊航母——2艘埃塞克斯級,1艘獨角獸級,3艘獨立級,勇猛號還是前兩天才剛剛服役的,考慮到飛行員素質的劣勢,我們的航母編隊實力差不多與敵人持平,頂多只能說略有優勢;戰列艦編隊目前能動用的是6艘核心軍艦,3艘衣阿華級,2艘喬治五世和1艘西弗吉尼亞,其他軍艦比如加利福尼亞號,伊麗莎白女王號等軍艦要麽速度太慢,要麽力量太弱,頂多能給運輸部隊護航,派不了大用處……”

眾人的眉頭開始皺起了來,聽金上將的意思,如果和馬島德意海軍打一仗,在英美進攻德意防守的前提下,似乎並沒有絕對必勝的把握。

“當然,打馬島會比打亞速爾有把握得多,付出的代價肯定也小得多。”

羅斯福把頭轉向馬歇爾:“陸軍有把握麽?”

馬歇爾臉上滿是苦笑:“我們在巴西只有三個航空基地和2個師的陸軍,阿根廷也算南美大國,這點兵力根本不足以對付他們。”

阿諾德補充道:“巴西最近的航空基地距馬島的直線距離超過3500公裏,即便是最新的B-29轟炸機也只能攜帶象征性的炸彈予以攻擊,更何況巴西根本就沒有B-29部署,所以陸航對轟炸馬島完全無能為力,如果要在巴西南部重新建立空軍基地或先占領阿根廷領土再對付馬島,至少要半年以上時間,根本來不及,所以我希望能夠在阿根廷的鄰國身上想想辦法。”

美軍在巴西東北部的納塔爾、累西腓和貝倫擁有三個現代化且大型的航空基地,當初的主要著眼點是作用於西非方向,因此距離西非很近,但離南美洲南部卻相對較遠。

“沒有太好的辦法。”史汀生搖著頭,滿臉沮喪,“與阿根廷接壤的一共是5個國家,分別是智利、玻利維亞、巴西、烏拉圭和巴拉圭,智利、烏拉圭和巴拉圭明確拒絕我們軍事介入,玻利維亞態度曖昧,不過那裏的地形以高原為主,不是進攻的理想場所,只有巴西明確表示支持,並慫恿我們加派兵力、追加物資,不過想必你們都懂得,巴西情況是很復雜的,這未必是他們的真實意思表示……”

巴西是歐洲移民主要的聚居國家,整個巴西擁有150萬德國後裔,如果再加上意大利後裔和日本後裔,親軸心的巴西人口將近500萬。而且這些人口還不是均勻分布的,巴西南部的聖卡特琳娜和南裏約格朗德州有大批的德國和意大利移民,同時巴西還擁有親德國的國社組織——巴西聯合行動,擁有50多萬名成員。

巴西的外交系統以外交部長奧斯瓦爾多·阿拉尼亞為代表,是親美的;而巴西的軍隊系統以陸軍總參謀長蒙特羅將軍為代表,是親軸心的,他曾公開宣布美國駐巴西軍事使團首席代表萊曼·W·米勒準將是“不受歡迎的人”。而巴西總統瓦爾加斯執行的完全是獨裁統治,他通過政變上台,並取締了議會和政黨活動——包括巴西聯合行動,這是一個視利益和權力為最高準則的、繼承拉丁美洲傳統的考迪羅制的人物。

之所以巴西加入同盟並對軸心宣戰,不是因為瓦爾加斯在政治或意識形態上反對軸心,他完全是投機——一方面美國承諾援助巴西,另一方面他認為軸心不可能獲得勝利。

史汀生所謂的“復雜”就很清楚地表明:邀請美軍入駐並對阿根廷使用武力並不是巴西上下一致的意見,很可能只是親美外交系統自身的想法。

羅斯福最後問金上將:“對阿根廷的整體戰略你有什麽調整思路?”

“我的策略很簡單,停掉亞速爾作戰計劃,轉向馬島使用兵力,而且要海陸雙管齊下,用最快速度擺平阿根廷局面。”金上將走到地圖前,全面描繪了他設計的“聯合要素”計劃:

第一路是陸軍,還是按原計劃在委內瑞拉登陸,快速推平法屬圭亞那,然後交給自由法國;

第二路也是陸軍,在巴西登陸,加強巴西的防禦力量,哪怕不去進攻阿根廷,也不能讓阿根廷或德國人打上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