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麻煩(9)

搞血洗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要有這個狠心,最關鍵是手上要有兵——克倫威爾的歷史實踐證明了這一點。丘吉爾雖然資深貴族出身,當過多年內閣大臣甚至海軍大臣,但卻沒有軍隊基本盤,也沒特別可靠的軍方支持者。

別看布魯克和龐德平時對首相服服帖帖、惟命是從,丘吉爾知道依靠他們幹這件事是不行的,先別說他們不能控制整支部隊,就算他們能控制住軍隊,也不見得會支持自己的主張。他甚至敢打賭,只要自己透露這個念頭,這兩人一定會反過來把他控制住。

要搞大清洗,從根本上說本土軍隊都是不可靠的,因為現在要對付的不是一般人,甚至也不是一小部分人——他相信喬治六世不會騙他,裏面至少涉及70%的國會議員,誰知道這些軍隊將領背後與這些政界要人有沒有千絲萬縷的關系?

總算天無絕人之路,他現在還有另一個選擇——美國軍隊。美國駐軍雖然不多,一共只有2個師,還是當初取消“火炬”行動後留在英倫本土的部隊,另外還有一些空軍和海軍,不過多半只起聯絡作用,真下決心動手幹的話,2個師也夠了。

他想得很明白,一旦幹了這件事,今後其他路就全堵死了。成功了未必有好結局,失敗了下場非常糟糕,不知道今後的英國歷史會怎麽說自己?丘吉爾這個姓氏背後積累著沉甸甸的歷史,他父親是當過財政大臣的倫道夫勛爵,祖上約翰·丘吉爾是第一代馬爾巴羅公爵——光榮革命的擁戴者,論背景、論傳承都是響當當的家族。

另一個關鍵問題是必須和羅斯福總統溝通才能獲得美國軍隊的指揮權,他相信美國需要一個抵抗而不是屈服的英國——英倫三島是美軍反攻歐陸最好的跳板,但這種事顯然也沒法用電報來闡述,他必須親自出面說。但現在又不能跑去美國訪問,他隱隱約約有種擔心,萬一自己不在,國內這幫人直接把天翻過來怎麽辦?

猶豫再三,他對秘書輕描淡寫地說道:“給羅斯福總統去個電報,邀請多諾萬局長和霍普金斯先生來一趟倫敦,商量法國事件後續怎麽辦的問題。”

收到丘吉爾的電報後,羅斯福非常困惑,法國這件事沖擊其實不大,丘吉爾也通過了議會質詢,雖然場面很難看且差點失控,但議員們在拒絕最後通牒的立場上是一致的,現在讓多諾萬和霍普金斯去倫敦算什麽意思?

去倫敦並不是特別困難,現在有了戰略運輸,跨海出行很方便,而且相當安全,德軍幾乎不幹擾大西洋上空密集的運輸機群——不管他們有沒有P-51護航。

德國空軍主要將領對此表示擔憂,認為不能任由美國飛機肆無忌憚地飛行,提出以法國或亞速爾為基地進行截擊,但霍夫曼表示不用擔心:空運不管,海運不行!

霍普金斯也對電報表示困惑,但並不介意去倫敦走一趟:“反正您要溝通派遣300名皇家空軍飛行員來美國的事,幹脆我一並去談好了。”

羅斯福點點頭:他第一次提出讓英國陸軍派遣2-3個師到北美來,被丘吉爾拒絕了;隨後阿諾德提出希望皇家空軍支援美國200-300名熟練飛行員,特別是戰鬥機飛行員,幫助美國陸航恢復元氣並展開訓練。在長期與德國空軍對峙的過程中,駕駛噴火戰鬥機的皇家空軍湧現了不少戰鬥機英雄,鑒於目前英倫三島本土防空壓力減輕,美國方面認為抽調這個數量的飛行員不會影響英國的防禦能力。

正在商議間,胡佛局長忽然面色沉重地走了過來,語氣聽上去很糟糕:“德國人在廣播了……”

“又有什麽重要新聞?希特勒這瘋子,每次都嫌事情搞得不夠多,這次打算怎麽描黑我們?”羅斯福眉頭緊皺,沒帶好氣地說。

隨著宣傳戰的持續深入,“歐洲之聲”廣播電台名聲大噪,即便FBI動用一切辦法試圖封堵、幹擾、破壞,仍然阻擋不住這個聲音的傳播,每當夜深人靜時,全美有無數家庭聚集在廣播前收聽歐洲大陸傳來的消息,裏面有他們關心的內容,有陣亡士兵名單通報,有戰俘營生活日記誦讀,有幸存官兵內心獨白,還會讀一些士兵的來信。

這些電波仿佛有魔力一般,牢牢吸引了美國民眾的目光,他們聽到了一個個經過選擇的“真實”故事,裏面沒有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空洞說教和政治攻勢,裏面全是人話。相比“東京玫瑰”,“柏林先生”顯然更成熟、穩重得多。

“尊敬的美國聽眾,這裏是歐洲之聲廣播電台,現在向您播送今天下午的新聞……

今天,是武裝黨衛軍亞美利加志願兵師和拿破侖志願兵師成立的光榮日子,元首親臨現場,為部隊授旗……”

“吾之榮譽即忠誠!”(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