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印度攻略(13)

張群知道,這幾個目標是相互矛盾的:如果要和共產黨動手,那就不能對外派兵;如果要固守美援通道,那印度方向就不能全境崩壞;如果要派出遠征軍,那就必須與日軍硬碰硬——值不值讓人很猶豫。再說,放著現成的20個縣城和宜昌、南昌等戰略重地不收回反而去保衛八杆子打不著的印度,被下面部隊知道了要戳著脊梁骨罵的。

“委座以為這份電報可信性有多少?”

常凱申猶豫一下,點頭承認道:“可信性比較高,石原莞爾上台後日軍確實一直在收縮戰線,至於是不是從這裏撤軍去打印度還在兩說之間——耿光先生就認為日軍兵力足夠,打印度難度在於維持補給線而不在於兵力多少。另外,日方為取信於我們,主動表示可先交收縣城,只要我們同意,兩周內完成。”

陳布雷猶豫起來了:不戰而得20個縣城,對中國政府抗戰來說也是不小的功績,但日軍態度又透著古怪——他們現在居然不提共同反共了,還說要向共產黨移交縣城並出售軍火,這是真心要與共產黨合作還是借共產黨之手來施壓政府?

張群腦子轉得飛快,先接收縣城再反悔派出遠征軍這種事估計委員長辦不出來:

一來這除了徒勞地激怒日軍沒什麽意義——日軍能放棄很快也能重新奪走,這半年多來他沒少聽到類似的故事:凡老老實實交錢贖城的,日方基本信守了承諾,凡是敢於耍手段使出心眼的,最後都被日軍教訓了,現在再敢這麽做的人真沒有了;

二來真要派兵進入印度也不是件容易事,第一次入緬的教訓歷歷在目,現在又加上德軍,部隊畏難情緒會更大——當初德械師的戰鬥力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現在橫掃歐洲的祖師爺部隊來了,再說中德一直關系不錯,當初還幫忙打過日軍,哪怕後來互相宣戰也只是象征性的行為,部隊沒動力更沒仇恨去和德國人開火;

三來,委員長的心思他已看得很明朗,現在對付日軍是三分軍事、七分政治,對付共產黨他準備用三分政治、七分軍事了——不然報紙上長篇累牘地抨擊蘇聯入侵的文字給誰看?這是指桑罵槐!

“委座,美國人就沒什麽有利條件麽……”陳布雷遲疑地問道,潛台詞是美國人不應該只談責任義務不給好處啊。

常凱申咳嗽了一聲,露出了不太自然的笑容:“美國人首先對蘇聯的行為表示強烈不滿,會堅決支持我們一切行動;其次,美國人明確表示贊同政府進一步統一軍令、政令的舉措;再次,願意和英國交涉將來戰後把香港還給我們,廢除以前簽署的不平等條約;最後,如果印度、緬甸通道打通,願意送我們30個美械師的裝備。”

陳布雷眉頭一跳,作為首席文膽,他太清楚“統一軍令、政令”後面是什麽東西了——這是默許委員長對共產黨動手。

張群點點頭:美國這幾個條件還是很有誠意的,正好撓到了老蔣的癢處,按理說這是大有回旋余地的事情,為什麽兩人會吵鬧得這麽厲害呢?

常凱申自己也解釋道:“本來完全可以坐下來好好商量,可史迪威欺人太甚,上來就是一堆要求,也不管我們實際困難,末了又擠牙膏似地擠出這些東西,逼我當場開口說答應還是不答應?這哪是盟友間平等協商的姿態,這分明是抓我簽《二十一條》的派頭啊!”

“這麽看來,印度局面很糟糕啊……”

“當然很糟糕。”常凱申冷笑道,“錫蘭島面積差不多比台灣大一倍,這麽大個島,3天就淪陷了,4萬英軍當了俘虜。娘希匹,英國人盡是廢物!——就是4萬頭豬放在那裏,3天也抓不完!這樣的將軍如果在我們這裏,我是要殺他頭的!”

“印度輕松讓日軍占領不符合我們的利益,一來國家被日軍四面包圍,外援斷絕,形勢大大不利;二來,這樣就達不到消耗日軍實力的目的,萬一日軍打完印度繼續回頭來打我們就麻煩了;三來,如果印度徹底丟光了,英國很可能就打不下去,或許要退出戰爭,英國一退出,美國也會打退堂鼓,我們孤軍奮戰,外有強大敵軍、內有共產黨不聽指揮,內憂外患很不利……”

常凱申點點頭:“嶽軍先生說的有理,請繼續說……”

“那我先談一些不太成熟的想法……”張群梳理了一下思路,慢條斯理講了起來,“首先,印度局面現在看來很困難,關鍵在於沒有持久抗戰的意志,我是非常贊同委員長這句話的——以空間換時間,積小勝為大勝,英國人必須堅韌不拔地打下去,而不是動不動玩投降。”

常凱申臉色微微發紅,這句話其實是小諸葛白崇禧說的,但他不動聲色地點點頭。

“其次,兵當然是要派的,但不能多派,更不能把指揮權讓給英國人——否則將來我們死無葬身之地,可以三家組成聯合司令部,指揮部必須也有我們的人;再次,日軍既然有從大陸撤軍的跡象,是不是大家再談一次,只要尊重我們領土主權和國家統一,可以讓日方在經濟上占些便宜;最後,關於統一軍令、政令,我舉雙手贊同,不過是不是找些確切的證據並大白天下?俄國人口口聲聲說友好,搶糧的事一暴露,民眾就醒悟了,對共產黨的認識,民眾同樣也要有這樣一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