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印度攻略(9)

6月27日,錫蘭戰役進入第4天,經過4天戰鬥,近5萬英印軍官兵大部被俘或被擊斃,只有小部分還在連、營級軍官帶領下在島內縱深地帶負隅頑抗,但被消滅注定只是時間問題。

德國海軍陸戰隊打出的,集兩棲登陸、空地一體大成的氣勢磅礴的裝甲突擊戰役不但震住了英印軍官兵,也驚呆了各軍艦上觀戰的海軍將領,他們總以為當初席卷東南亞算得上用兵神速,現在有了比較才明白真正的突擊是怎樣的。德國人不但用6千打5萬,而且自身傷亡極小,加起來總傷亡還不到700人,陣亡只有200多。

現在不僅炮擊艦隊,連機動艦隊都在碼頭靠了岸,那些被俘印度士兵被當成現成苦力使用,不但要承擔搶修機場的任務,還必須幫助卸載物資。令日本人深感頭痛的是,印度人雖然聽話,但勞動效率似乎不太高,幾千人折騰了兩天,連機場都沒能全部修復完畢。最後科爾想了辦法,讓日軍用槍逼英國軍官去指揮印度人去幹活。

英國軍官不怎麽怕德國人,因為德軍總體還算講理,但對日本人卻怕得要死:當初新加坡守軍司令珀西瓦爾中將在投降前對山下奉文講了一大堆條件,結果日本人只問“Yes or No?”,不然就準備開火,逼得英軍最後無條件投降,凡聽說過這件事的英國軍官都知道千萬不要試圖和日本人講理。至於扯什麽《日內瓦公約》根本就是白瞎,日本壓根就不是締約國。唯一值得慶幸的是,日本海軍總算師承皇家海軍,英語講得很溜,不至於存在語言障礙。

科爾的策略又獲得了成功,在英國軍官督陣下的印度戰俘勞動效率有了很大提高,通過這些事,日軍將領們都明白要經營好印度這塊殖民地可不容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亭可馬裏機場最先得到修復,航母艦載機飛行員開始轉移到陸地機場作戰,成批的新飛機從運輸艦上卸載下來。頭兩天還有零零星星的英國飛機前來騷擾,被擊落大半後就再也不敢來了。

卸載下來的飛機中包括不少Fw-190A系列,配合Bf-219後,現在連航母飛行員都可以學習德國空軍玩高低結合的雙層戰術,幾個王牌飛行員如赤松貞明、村田重治等還不甘寂寞,又去試飛從博格號上卸載下來的F6F戰鬥機或C-47運輸機,結果試飛時忘了先把飛機上的美軍標志塗掉,差點被本方戰鬥機圍上痛毆,幸虧旁邊還有日本戰鬥機伴飛,這才免於“自相殘殺”。

“格魯曼戰鬥機怎麽樣?”源田實充滿好奇地問剛從飛機上下來的赤松貞明。

“是架不錯的飛機,比美國人以前的F4F要強,航速、機動都感覺要好,樣子雖然看上去有點醜,但機體比我軍飛機堅固,發動機馬力也很強勁,除了火力有點弱。”赤松貞明認真想了想,“如果還用原來的零戰,無論是21,32還是52型,應付起來都會吃力,幸虧德國人改進後的零戰改不錯,我個人認為比這批F6F還強一些。”

源田實松了口氣:“這樣就好!從歐洲回國前,我奉長官之命去打探過下一代飛機設計情況,結果被告知遇到一些困難,可能投入量產時間會比預計晚。”

“晚到什麽時候?”

“德國方面說9月前量產沒有指望了,希望能趕上12月份量產。”

源田實口裏的新飛機指的是Do-412,主要問題還是發動機:當初設計時為達到高指標,DFK設計局選擇了仿制改進R-2800的BMW901C系列,寶馬公司當初說可以和飛機一起配套完成,所以道尼爾才提出在9月份展開小規模量產。但實際情況遠遠沒這麽樂觀,5月上旬,BMW公司表示不能保證9月份能完成901系列量產,甚至小規模試產也達不到,最多只能提供實驗室產品,整體至少延期3個月。

實驗室產品有沒有對道尼爾來說都無所謂,在擊落大量P-47A-26後,德國搜集了很多可正常使用的R-2800,挑一些狀態特別好的發動機用於新飛機驗證完全不在話下。

迫不得已的DFK設計局將目標轉向後備發動機——仿制日本的譽系列,但該型號問題也層出不窮,試飛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可靠性很差,短期試飛一切正常,甚至表現比R-2800還好,但時間一長就過熱,甚至引發燃燒,驗證過程中試飛員就遇到了這種恐怖問題,好在最後跳傘成功。

最初大家以為是發動機制造問題,但德國品質完全無可挑剔,而日本方面信誓旦旦地保證說給了全套圖紙,沒有藏私。這問題直到有一天技術人員去寶馬公司現場觀摩生產才得出結論:譽發動機的問題不是制造的毛病,是設計問題。

作為一款18缸發動機,譽非常小型化,不但重量比BMW801輕,甚至直徑也要小——可BMW801才只有14缸。日方設計師為追求良好的氣動外形,根據榮系列發動機的思路,將發動機橫截面設計得很小,各方面設計得非常緊湊和精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