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輿論攻勢(2)

凱特爾問霍夫曼:“英美官兵真的只要拿傳單投降就寬大處理?”

“當然。”

“裏面一定會有很多假冒分子。”

“假也無所謂。”霍夫曼大笑道,“當一名士兵留有敵軍傳單用於保命時,你還能指望他奮戰到底?這些話與其說給非洲敵人聽,不如說是給依然留在美國本土的人聽!他們在本土還囤積了幾百萬兵力呢,各族裔都有,你猜猜,羅斯福能放心派誰去打仗?”

凱特爾先是一愣,隨即便笑了起來,他沒問敵人“如法炮制我們怎麽辦?”這種傻問題,別說心高氣傲、屢戰屢勝的德國官兵不會有這種想法,等非洲戰役結束後,德美陸軍就要脫離接觸,根本就找不到能讓人投降的對象。

無論霍夫曼還是戈培爾都沒想到,他們設立的“歐洲之聲”給美國的沖擊居然有如此之大:

在公開報道柏林轟炸和非洲戰事後,收聽“歐洲之聲”的美國民眾人數直線上漲,特別是深夜12點的時間档,凡有親屬參軍特別是在第八航空隊或非洲服役的家庭,心都是揪緊的。

主流媒體中,《時代周刊》公開報道了前方戰事和非洲美軍的悲慘處境,雖然口號依然是號召堅持到底、奮勇還擊,但底氣已然不足,電台隨後跟進,主持人提出用掛黃絲帶的傳統方式為前線祈禱,結果第二天各大城市的大樹上都掛滿了期盼親人平安歸來的黃絲帶。

胡佛控制下的FBI雖然竭力對電台進行幹擾,同時又明確下令禁止收聽“敵台”,但總有擋不住的消息在悄悄流傳,甚至於政府部門、媒體、國民警衛隊成員自己都在組織收聽,對人手僅僅只有1000多人的FBI來說,挨家挨戶上門顯然是費力不討好的事,更何況也不能真把民眾的收音機都沒收——總統自己發表“爐邊談話”還要靠收音機傳播呢。

唯一對胡佛有利的一點是,他提出的加強監控與新聞管制的想法得到了越來越多議員們的認同,經費撥付很快到位,人員急速擴張,胡佛甚至還知道裏面混入了一些3K黨分子,但他裝作沒看見。至於《時代周刊》公布的消息,也是在胡佛點頭下放行的,理由很簡單:壞消息必須釋放一些,一點都不放,到處都是歌頌勝利的消息與事實出入太大,只怕會引起民意洶洶——哪怕是高壓鍋也得配個減壓閥。

羅斯福前次昏倒住院後,身體狀況一直不太理想,雖然依然堅持工作,但聽到的都是壞消息,這不免讓其更加焦慮,而最新的壞消息是他的心腹、戰爭期間才設立的美國戰略情報局局長威廉·約瑟夫·多諾萬帶來的。

“德國電台情況已初步查明:總部設在柏林,在西班牙、葡萄牙和亞速爾分別設有三個中轉站,對信號進行了大幅度強化,同時增添多個頻率,除亞速爾我們能對其轟炸外,其余沒法處理。”多諾萬苦笑連連,“而且亞速爾的中轉台似乎在一條船上,那麽大一片水域,又是入夜時間開始工作,逮不住它。”

“見鬼,和西葡兩國進行外交接洽了麽?”

“接洽過了,對方表示新聞自由兼之又是商業行為,沒法幹預,我們如果需要,也可以在他們那裏設置中轉站!”

“一群混蛋!”羅斯福氣得七竅生煙。

胡佛已告訴過他,對德廣播沒什麽用,德國人收音機占有率不高,很多公開發售的收音機連短波波段都沒有,對德廣播對方根本收聽不到。以蓋世太保無孔不入的架勢,哪有德國人敢去收聽“敵台”?退一萬步說,就算有德國人願意收聽美國廣播,又報道些什麽呢?翻來覆去播送自由民主的說教,抹黑元首和國社黨半點作用都沒有。說到底,德國人和美國人的需求是不一樣的,德國人不怕打仗,他們要的是勝利,渴望的是強大,美國以自由民主相號召只能收獲一堆白眼。而且美國真要設中轉站也不必找葡萄牙和西班牙,英國就是更好的中轉站所在地。

“電台還是小事,反正前線情況也瞞不過無孔不入的媒體,只要進行有效控制,局勢還可以穩定的,糟糕的是另外兩則情報。”多諾萬小心翼翼地提了一嘴,然後看了看心力交瘁的羅斯福,又顯得十分遲疑。

“你說……”羅斯福苦笑一聲,“我撐得住!”

“第一是情報泄露問題,前天,也就是5月17日,皇家空軍出動了130余架重型轟炸機,執行對魯爾水壩的轟炸行動,本來事前偵查該地段德國防禦力量不強,結果當天,低空突襲的機群遭遇將近200架敵機和臨時部署的高射炮部隊精確伏擊,安全退回英國的飛機只有21架,損失比柏林空襲還慘重……”

羅斯福拍打著椅子的扶手,沉吟道:“憑直覺我認為其中有問題。”

胡佛很緊張:“英國方面追查第八航空隊情報泄露的事有眉目了麽?通過這件事,我懷疑和柏林空襲是同一個間諜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