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2章 震動(3)

眼看眾人臉色大變,羅斯福自信地笑道:“先生們,別為我擔心,我經歷過這種事很多次了,相信我一定能安然過關,你們該幹什麽就幹什麽,打仗我不擅長,但與政客們扯皮你們不擅長。”

大家總算是露出了一個難得的微笑。

“另外一個問題,弗萊徹將軍殉國後,誰來接手大西洋艦隊航母編隊指揮官的職位?”

海軍內部普遍認為,從兩次戰役的實際情況來看,斯普魯恩斯的指揮水平高於弗萊徹,理由有三點:

第一,斯普魯恩斯的航母編隊受德國航母部隊和亞速爾群島陸基攻擊機聯合夾擊,處於弱勢地位,弗萊徹指揮的航母編隊不僅占有數量優勢,而且還有陸基配合,處於強勢地位,但戰果與戰況進程不如前者;

第二,斯普魯恩斯損失了4艘航母,但至少擊沉了敵軍一艘航母,中創另一艘,這次弗萊徹總共損失了5艘航母,卻未能擊沉任何一艘敵航母——沉沒的隼鷹戰果最終算在陸航頭上;

第三,斯普魯恩斯雖然航母盡墨,但至少把海軍官兵基本都保留了下來,但就是這批被保留下來的海軍官兵,這次被弗萊徹基本打光——全軍覆滅不太可能,但通過救生艇逃生的人員肯定少之又少。

如果弗萊徹活著回來,估計等待他的處理會很嚴重,但現在人都死了,大家自然不會揪著不放。當然,眾人有意無意忽視的一點是,斯普魯恩斯是與德國海軍作戰,而弗萊徹是與日本海軍(德國航母也由日本人指揮),水平孰高孰低其實很清楚。

斯普魯恩斯剛剛接受過兩院質詢並擔任閑職,馬上重新啟用阻力太大,會被議員們認為過於兒戲,被逼無奈之下,李海和金上將分別提了兩個名字,李海提了馬克·米切爾,金上將提了特納,問題是無論米切爾還是特納都有很多不足:一方面他們均是少將,軍銜等級不夠——當然現在航母數量少,用少將統兵也不算太大問題;另一方面是兩人的履歷存在缺陷,特納雖然幹參謀長挺好,但並沒有指揮航母的實際經驗,米切爾雖然是老資格的航母指揮官,但在中途島戰役中指揮大黃蜂號表現很一般,戰役結束後就調離大黃蜂號,去指揮南太平洋地區的陸基海航了。

李海知道金上將的心思:提名特納只是障眼法,他其實想把哈爾西調到大西洋艦隊來,苦於無法直接開口,至於太平洋艦隊他想讓尼米茲親自下場管,因為尼米茲懂航母作戰,英格索爾上將卻不懂。

羅斯福也把目光投向了尼米茲,希望他能提一個名字,如果說哈爾西他馬上就拍板同意——他和金上將對這事是有默契的。但一直沒開口的尼米茲卻提了一個陌生的名字:“我想提一個人選,安德魯·布朗·坎寧安海軍上將。”

“皇家海軍的坎寧安上將?”羅斯福回味著這名字,“他不是因印度洋海戰失利而被丘吉爾解除職務了麽?”

“事實上這決定對他並不公平,印度洋戰役是日本方面突襲,誰都沒料到聯合艦隊主力忽然出現,而且雙方兵力對比明顯失衡,不能將失敗歸咎於他。”尼米茲辯解道,“但這位將軍在航母運用的戰術和統禦上是有創新的,他主持過塔蘭托奇襲——後來被山本五十六學了去,給珍珠港來了致命一擊,在地中海時也屢屢戰勝意大利海軍,後來地中海艦隊失利時他並未在場。他的軍銜也能說明問題。”

“說起來應該是一名不錯的將軍,可溫斯頓難道不明白他的價值麽?”

“問題在於那該死的政治。”尼米茲嘆了口氣,“坎寧安不肯認錯,他拒絕為印度洋戰事失利負責,他認為是……”

“好吧,這是位耿直到有些與眾不同的將軍。”羅斯福嘆息道,“即便他真的如您說得這麽好,但鑒於目前與英國的關系,我們也不應該破壞溫斯頓的威信——處在英國首相的位置,他會很為難。”

“如果您同意的話我可以寫一份信去勸這位將軍,我相信他與丘吉爾首相之間不存在根深蒂固的矛盾,況且為了捍衛自由世界,個人受些委屈又有什麽要緊呢?”尼米茲前面說的話讓金上將頗有些皺眉,但後半句他就想開了:現在到處都是打敗仗的將軍,如果打了一次敗仗就不能再用,只怕沒有能帶兵的將領了——畢竟誰也不是常勝將軍。

羅斯福轉念一想就明白了尼米茲的潛在用意:英國將自己所有的航母都交給美國指揮,結果全被擊沉了,這無論如何都難以向英國國內交代,因此挑英國人擔任新任航母艦隊司令有利於減輕丘吉爾的壓力——用坎寧安更能讓皇家海軍團結起來,也能體現大西洋聯合艦隊的用意。

“對這個人選你們兩位有意見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