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7章 運河區(4)

6:15,72架防空戰鬥機分出60架向西北方向加速飛去,余下12架在艦隊上空掩護以應付突發情況。

堀悌吉眯起眼睛看著空中的飛機數量變化,問道:“冢原君是打算先行截擊?”

草鹿任一點點頭,有雷達後,截擊已不再是特別困難的事,可十分方便地依照雷達指引攔住敵機群。這也是拖延敵機投入空襲的好辦法,但聽到雷達報告來襲敵機高達120架以上時,他的臉色又變得十分凝重。

這次投入空襲的美軍機群一共124架,依然由菲斯特中校擔任總指揮,編隊包括14架F4U,32架P-47,24架SBD,20架TBF、18架A-20輕型轟炸機和16架B-25中型轟炸機。科恩少將總結了昨日戰況,認為空襲要取得成功其關鍵之處在於讓戰鬥機部隊纏住敵軍,然後為攻擊機群打開通道。但看到前來截擊的敵軍戰鬥機比昨天多出不少時,菲斯特忍不住皺起眉頭,本能地預感到今天這一仗同樣不好打。

戰術是一天天進步的,美軍當然不會一成不變,面對前來截擊的軸心戰鬥機,124架的大編隊呼啦一下子一分為二,分成兩個規模相差不大的陣營,並分別向左右兩翼散開,左翼是P-47、TBF和A-20的組合,右翼是F4U,SBD與B-25的組合。該策略是菲斯特提出來的,他認為本方飛機速度不一,如果全聚集在一起飛,速度慢的容易將快的拖住,結果大家都快不起來,調整搭配後,速度相對較快的TBF與A-20在一起,速度相對較慢的SBD和B-25分在一起,編組更趨合理;另一點是本方飛機數量較多,分散後用小編隊突圍比集團突圍更容易。

這一戰術設想被科恩少將所接受,也為大多數飛行員認可,在面臨敵機截擊時就這樣執行了。但讓他始料不及的是,軸心機群居然很快也一分為二,分別轉向左右兩翼截擊,但對方不是平均分配:左翼分出40架Bf-219,而右翼只分到20架。

菲斯特根本就不知道左翼40架戰鬥機裏面全是日本飛行員,而右翼20架裏全是德國飛行員,美國人這一分兵反而便利了日、德戰鬥機分別對敵,減少了協同壓力,之所以右翼只有20架,完全是因為擔任編隊指揮官的德國海航沃勒爾少校早已看出右翼敵機以雙發轟炸機和戰鬥機為主,除了SBD,他懶得投入更多力量去對付——他早就不是毛頭小夥子了,已過了熱血沸騰的年代,看見敵軍戰鬥機非要撲過去將其擊落以證明自己,他要做的只是擊落SBD們。

菲斯特所在的右翼機群邊打邊沖很快突破了德軍攔截,但左翼機群就叫苦不叠了——他們有70架飛機,卻要面對40架日本戰鬥機攔截,突破難度超過了昨天,雙方很快惡狠狠地對撞在一起。

下面以最高速度機動、時刻等候撈人的驅逐艦們看得清清楚楚,空戰雙方廝殺成一團,接連不斷有飛機掉落下來,間或有飛行員跳傘,由於這些驅逐艦對敵我雙方飛行員都費心捕撈,空中的美軍戰機也不想去攻擊他們——戰友當俘虜總比淹死在海裏強。

左翼的P-47雖然自身速度很快,但要費心掩護A-20和TBF,優勢發揮不出來,在付出14架P-47、7架A-20、9架TBF被擊落的代價後,左翼集群才沖破日軍攔截向前突進,但轉身回來的Bf-219們繼續追上來展開廝殺。漸漸遠去的菲斯特在恍惚間認為日本飛機至少也被擊落了10架,但這完全是他的錯覺,剛才左翼美軍一共損失了30架飛機,日軍損失只有區區5架,他看到那些正在“掉落”的飛機其實只是日本飛行員完成攻擊後趁勢俯沖的行為,並非真的墜毀。

右翼德國戰鬥機群因數量略少,戰鬥進行得相對艱苦,不過他們很快得到了在艦隊上空掩護的其余12架戰鬥機接應,場面一下子扳回來一些,前後總共損失4架飛機,擊落了6架P-47、8架SBD和2架B-25。外圍截擊戰雙方的交換比是46:9,考慮到雙方數量差異相對昨天略低,比起50:8的戰果來美軍其實已略有進步。

大規模機群截擊分散後,就開始個別廝殺,美軍機群按照事先約定的目標優先對灘頭陣地進行猛烈轟炸,大量航空炸彈傾瀉下來,灘頭頓時陷入一片火海,四處都是飛舞的彈片在肆意收割陸戰旅官兵的性命,但菲斯特很快察覺了問題:看上去轟炸場面很猛烈,實際上松軟的沙土地對炸彈起了緩沖效果,很多炸彈投下去居然不炸,即便爆炸的那些也被吸收了大量沖擊力,再加上剛才機群截擊時德軍官兵已有意識地分散並就地趴倒,轟炸效果不如預料中好。

失望之余,他決定臨時調整策略,讓一些飛機轉身攻擊海面上的艦隊,然後讓戰鬥機負責掃射地面,某種意義上P-47那8門12.7mm航空機槍掃地時的熾烈火力比炸彈也許更管用,雖然場面一片混亂,他依然想得很清楚,手頭這點炸彈對付敵軍戰列艦是不夠看的,便要求攻擊機們對準登陸艇、運輸艦進行轟炸——消滅這些也能遏制敵軍後續登陸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