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7章 高加索(1)

“什麽?你說他們全部投降了?”3月23日,克裏姆林宮收到令人無比震驚的消息:6萬多內無補給、外無援兵,後無退路的紅軍余部在絕望中放下武器投降。

“是的,斯大林同志,無論是我們掌握的情報還是巴庫方面最後發來的電報,情況就是如此。”

“叛徒!叛徒!我要把他們統統絞死!絞死!”斯大林怒不可遏地發著脾氣,所有人都噤若寒蟬。

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對視了一眼,露出了無奈的眼神:巴庫守軍投降他們無論如何也想不到,但仔細想想又在情理之中。莫斯科只強調讓部隊堅持打到“最後一人”,卻什麽援助、補給也不給,也不通過裏海船只進行運輸,只片面胡扯“大無畏的革命氣勢”,這當然不可能讓守軍堅持到底。雖然在敵人猛烈的空襲面前,通過裏海開展大規模運輸存在困難,但連希望都不給守軍,怎麽可能還讓他們堅持到底呢?

斯大林希望利用這些守軍消耗軸心國兵力的企圖破了產,整個外高加索戰役,紅軍連傷亡、俘虜與投誠算在一起,一共損失了17萬人,但他們給軸心過造成的損失——連德國人、伊朗人和土耳其人全部加在一起不過是2萬余人,其中德國人只占了45%。

從本月初開始進攻到巴庫守軍正式放下武器投降,軸心集團利用僅僅3周左右的時間,不但拿下了外高加索的大片領土,還占領了蘇聯的石油重鎮——巴庫。總算守軍還有點良心,在投降前將巴庫的油田設施炸成了一片廢墟,但這於事無補,蘇聯的石油產量一下子就掉到1000多萬噸這個可怕的數字。

這場大勝(因為德軍損失了近萬人且很多都是精銳部隊,因此在高斯眼中算不得完美)給了兩個新加入軸心的小兄弟很大鼓舞:土耳其一下子拿到了包括格魯吉亞、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在內的近16萬平方公裏的土地,而伊朗不但收復了全部國土,還在德國的默許和縱容下,借口多年來的傳統民族勢力與領土糾紛,從臨近的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南部搶到了近3萬平方公裏的土地。雖然土耳其對此表示不滿,但伊朗人說的也並非毫無道理,再加上外高加索的精華部分和巴庫油田都掌握在土耳其手裏,土耳其外交部長嘟囔了幾句就不響了。

實際上,這場勝利不但沒有緩解土耳其伊諾努總統身上的壓力,反而給他帶去更多困撓:他原本只想見好就收,拿回外高加索的領土就可以暫時告一段落和蘇聯人談談了,沒想到這個輕而易舉獲得的戰果大大刺激了軍內鷹派的野心,幾乎是逼迫著政府同意再度擴軍60萬,土耳其國內所有的報刊輿論都口徑一致地要求“復仇”和“收復全部故土”,在這樣的風口浪尖,凡主張“趁勢和談”都被當成賣國賊看待。

而且,伊諾努總統還發現他對軍隊分而治之的策略也在逐漸失效,因為德國人派出了博克元帥,土耳其軍方幾個主要高層可以相互之間不買賬,但在老資格的德國陸軍元帥、擔任過中央集團軍群司令官的博克面前,他們無一例外都表現得恭恭敬敬,這種恭敬不僅因為博克的名聲和以往戰績,還因為德軍強大的戰鬥力——外高加索最難打的戰役全是德國人帶頭打的,逼降巴庫守軍也是德軍的功勞。紅軍習慣性地對兵力比他們多幾倍的土耳其軍隊保持蔑視,但在數量同等或更少的德軍前卻被打得潰不成軍。

伊朗國內就更不用說了,新繼位的巴列維憑借光復國土、開疆拓土兩項成就足以穩定國內的局勢,再加上德國除了對石油有需求之外,並未有任何殖民伊朗的打算,在其他方面也給予伊朗很大支持,連最新式的虎式坦克都答應提供,還表示後續可贈送伊朗一批護衛艇、魚雷艇用於近海防禦、保障石油輸出,這讓該國本來就十分強大的親德勢力更加死心塌地,巴列維一口氣新募集了6個師,準備全部交給隆美爾帶領——他想得很清楚,外高加索地區因土耳其的緣故他沒法再爭,但伊朗東北部卻與蘇聯土庫曼接壤,而且上面也不是俄羅斯族,只要把部隊練出來了,那裏有大把的運作空間。

外高加索戰事告一段落後,軸心進攻的重點是在高加索山脈的隘口與據點上,這些任務不適合機械化部隊,所以攻堅重任交給了伊朗和土耳其,隆美爾只派出黨衛軍歐根親王師助戰,以發揮該師山地作戰的特長。在前期勝利的鼓舞之下,土耳其和伊朗人打得很瘋狂,不過由於地形和敵軍據險死守,他們只能打出1:1左右的交換比來,推進速度也不快。

“高加索山脈各主要隘口受到了德國人、伊朗人和土耳其人的聯合沖擊,秋列涅夫同志打得很艱苦,一再要求我們派遣援兵給他,至少要派足夠的技術兵器,尤其是飛機。”朱可夫說道,“我原準備調6-8個航空團給他,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