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7章 豪邁的特納(下)

“到下月底我們會有多少條護航航母?”

“不包括現在遠東的博格號,一共有7艘,但總統已答應先支持英國5艘。”

“貴國目前還有多少艘護航航母?”特納轉過頭去問諾布爾上將。

“只有3-4艘。”諾布爾解釋道,“有一艘受傷正在修理,不知道下個月能否完工,修理完就有4艘,否則就是3艘!”

特納一副見了鬼的表情,吃驚地問道:“怎麽這麽少?我記得前後移交給貴國的護航航母差不多有20艘了吧?”

“確切地說,一共19艘。”諾布爾無可奈何地解釋道,“北海戰役沉了8艘,火炬、北非、印度洋一連串戰役沉了6艘,再加上護航中被U艇擊中、零星損失了幾艘,目前只剩這一點。”

參聯會幾個大佬皺起了眉頭:諾布爾輕描淡寫的幾句,小20萬噸軍艦就這麽沒了。

“集中我們所擁有的全部護航航母,別管是10條還是11條,開到離亞速爾群島合適的距離,然後將上面所有飛機全部放飛,留很少或者不留護航機,這樣我們就能聚集200-220架飛機投入第二波進攻(第一波是從英國出發的重型轟炸機編隊),至於這些商船改建的航母是我們送給敵人吃的誘餌,他們喜歡炸就讓他們炸,盡可能把敵軍飛機引過來,他們每抽出一分力量去對付護航航母,在島上的防禦力量就少一分,這時候……”特納用手比劃了一下,“我們航母艦隊上的那些艦載機,真正的精銳部隊就出發去進攻島嶼,掃清障礙,為戰列艦炮擊創造機會,只要能打出類似日本鬼子在瓜島上的火力密度,德國人就完蛋了……”

“為此,除抽調全部護航航母外,我還準備集結大西洋艦隊所有的航母和戰列艦。”特納念了名單,“他們包括列克星敦號(埃塞克斯級)、獨立號和普林斯頓號(獨立級)三艘航空母艦,衣阿華號、賓夕法尼亞號、內華達號、田納西號四艘戰列艦,再加4-6艘狀態比較好,擁有203mm口徑艦炮的重巡洋艦,一起承擔炮擊任務。”

在特納的計劃裏,整個亞速爾進攻戰役前後分成4波艦隊,分別是:

誘餌艦隊:10-15艘護航航母配合一些驅逐艦組成;

炮擊艦隊:核心由8艘戰列艦與8艘重巡洋艦組成;

航母艦隊:6艘航母加一些護航軍艦組成;

登陸艦隊:準備2-3個陸戰師,其中第一波登陸要保證1個師。

然後空中攻擊波也分為3次,第一次是重型轟炸機編隊;第二次是護航航母的艦載攻擊機編隊;第三次是艦隊航母的艦載攻擊機編隊。

“可列克星敦、衣阿華、普林斯頓三艘軍艦甚至都還沒完成海試。”

“抓緊進行,3月底之前一定要完成。”特納說道,“現在是大戰時期,每天都有大量傷亡,敵人不會給我們從容不迫、按部就班的機會了。如果是我個人,我完全可以等到船台上的所有軍艦都完工再去找德國人算賬,可那時候不列顛就先完蛋了,有再多飛機和軍艦也不管用。”

包括迪爾元帥在內的一幹英軍將領都翻著白眼,覺得特納的話真刺耳,什麽“不列顛就先完蛋了”,說的好像美國人是救世主一樣,但仔細想想又覺得美國人沒吹牛——沒有《租借法案》的大力支持,英國確實快要完蛋了。

特納給2艘德國航母估計的總數是100-120架,再加陸基航空兵快速進駐,他認為德國人可在戰區內集結300架左右飛機,考慮到陸基機場比航空母艦要耐炸得多,再考慮德國緊急情況下從西班牙方向獲得100架左右的增援部隊,所以他打算集結500-600架飛機一起壓過去——護航航母在他看來數量還是少了點,如果有20條就更好——這樣誘餌編隊能組成400架左右的機群,航母編隊組成300架左右的機群,穩穩可壓制住島上的德國飛機。

雖然特納一直打的是太平洋戰區的仗,但這套戰術與太平洋上有很大區別。太平洋島嶼爭奪戰同樣依靠航空兵力,但因為日軍任何一架飛機、一發炮彈都要從6000公裏之外的本土運來,而美軍可就近從澳大利亞獲得補充,因此美軍有足夠時間慢慢耗,而日軍卻耗不起。但亞速爾的情況正好相反,該島離西、葡兩國只有1600公裏,離美國東海岸卻在4000公裏以上,所以要打就必須以雷霆一擊的態勢一鼓作氣直接拿下,慢慢拖時間一定被德軍從大陸源源不斷抽調兵力耗死。

不過美國人顯然過於緊張和誇大了,在接受兩批補給之後,德軍航母艦載機總數才只達到80架,而陸基兵力總共只到位120余架,其中還包括了十多架水上偵察機,飛機數量滿打滿算只有200架,不是德軍不想集結更多兵力,而是因為島上機場、機庫都在建設中,一時間容納不下更多飛機。

眾人默默在想,這次戰役結束後,不管亞速爾能否打下來,起碼誘餌艦隊中的那10條護航航母和大量艦載機飛行員就完蛋了,然後艦隊航母飛行員的損失也不會輕。幾個將領私下一合計,這樣打飛行員至少要傷亡一半以上——不是一般的飛行員,全是訓練難度和培養成本最高的艦載機飛行員,沒6-9個月的休養生息根本恢復不了元氣。但他們又認為特納的思路是正確的,沒有這個兵力,再對損失畏首畏尾,幹脆別打亞速爾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