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6章 蒙巴薩(1)

1943年1月21日,肯尼亞蒙巴薩的盟軍護航指揮司令部裏,盟軍非洲戰區最高長官、美國陸軍中將德懷特·戴維·艾森豪威爾滿臉愁容地聽取各方面綜合情況的匯報。

火炬行動毫無疑問是徹底失敗了,比去年8月已被公認為很慘的迪耶普登陸戰役損失大十倍都不止,雖然這個結局和他的指揮基本沒關系,但依然讓他感到無比沉痛:幾十艘軍艦、100余架飛機、200余艘中大型運輸艦、1萬多名海軍官兵、4萬余陸軍部隊、整整4個師的裝備,甚至連一個德國人都沒看到就被送進了海底或成了敵人的戰利品。當一封又一封陣亡通知書從打字機上源源不斷出來時,他的整顆心似乎都要碎了。

這是珍珠港事變以來美國所遭遇的最慘重失敗,即便震動全美的巴丹戰役,美軍士兵傷亡也只有1萬余、被俘1.5萬余(雖然這些戰俘後來大都也死了)。再加上前不久南所羅門海戰役中近2萬名海軍官兵的損失(艦隊和瓜島守軍),短短3個月,聯合艦隊居然造本方成7萬余人的傷亡,在他心中儼然已成為美國最兇惡的敵人。

他知道國內有很大呼聲要求羅斯福總統改變“先歐後亞”的方針,雖然在理性上認可總統的觀點,但在面對如此血淋淋的現狀,他在情感上更願與普通士兵和民眾保持相同立場——將士們的心情很容易理解,一是憤怒,二是沮喪,戰爭絕沒有他們想象得那麽容易。

他忍不住嘆了口氣,美國加入世界大戰已13個月了,但除了巨大的潛力和充足的物資,軍隊特別是陸軍還根本沒做好全球戰爭的準備。現在能拉出來打的都是戰前訓練、培養的基幹隊伍,是他看著成長起來的,是合眾國為數不多、僅有的優秀部隊。國內軍隊雖然已一口氣擴張到了300多萬,但很多都還處於手忙腳亂訓練新兵階段,裏面的老兵比例不到10%,軍官也是沒多少實踐經驗的菜鳥,丟了這些基幹部隊之後——他實在不敢想象將新設部隊拉出來打仗會有什麽後果。

他清醒地意識到,這點損失放英國、德國、蘇聯中的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值得一提,哪個沒幾十萬甚至幾百萬的損失?英國人光北非戰役就丟了30萬人馬,中東戰場上那10萬人馬估計也保不住,俄國人丟的隊伍估計沒700萬也有600萬,7-8萬人對斯大林來說就是一周的損失而已。就是一直高歌猛進的德國人照樣有莫斯科戰役的失敗?他估計德國到目前為止至少已損失了100萬——實際上自蘇德戰爭開始後,德國在各條戰線上的傷亡已突破了120萬。

但英國人、德國人、蘇聯人可以毫不在意地承受這些損失,美國卻承受不起——有經驗的士兵和軍官實在太少了。怕什麽偏偏來什麽,美國單場戰役的傷亡從幾千上升到1萬2萬,突然現在一口氣變成5萬。而他們現在的對手卻是從波蘭戰役開始就享譽世界的名將——古德裏安、隆美爾、凱塞林,哪個不是響當當的人物?

如果可以選擇,艾森豪威爾現在很想把這些部隊重新拉回美國或英國去,再不濟也要退回南非,而不是這樣畏畏縮縮地躲在肯尼亞不知道自己能幹什麽——在機動艦隊逮住並消滅莫桑比克海峽空船返回的艦隊後,大家已對海上運輸不報任何希望,因為誰也不知道該死的日本艦隊會從哪裏冒出來,沒有艦隊提供的幫助,他去哪裏找足夠的物資和支援來構築東非防線?他可不認為按一戰方式的戰壕挖掘可以擋住德國裝甲部隊——更可悲的是,現在連鐵絲網和地雷都不夠!

“長官,今天有一條船進港——他是偷偷摸摸沿海岸線從馬達加斯加開過來的,路上沒碰到日本鬼子。”

“真是些勇敢的人。”艾森豪威爾嘆了口氣,“船上面有什麽?”

“一些面粉、朗姆酒、橄欖油、羊毛外套……哦,還有一點汽油——大約1000桶,他說是馬達加斯加守軍托他帶給我們的。”

“很好,很好。”他高興極了,“統統買下來,可以多給一點錢。”

“這個……”後勤軍官為難地說,“我們沒這方面預算,再說除了汽油,其他東西也不是特別缺。”

“我們需要物資,所有東西都不能放過,鬼知道什麽時候才能恢復正常航行。”他耐心解釋道,“汽油是我們最急需的物資——就沖他們冒著風險幫忙運汽油的份上,都應給予合理報酬。”

他不是矯情,這是切切實實的需要。軍人首先要服從命令,火炬計劃失敗了,戰爭卻還在繼續,非洲戰區司令官的名頭聽上去很響亮,但他知道自己肩上的擔子有多重——羅斯福總統和馬歇爾將軍給他的指示很明確,想盡一切辦法在東非構築一道可靠防線,保住盟軍反攻的希望,他仔細考慮了兩天又和部下反復溝通開會了好幾次,大家都覺得這任務很難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