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2章 交易(7)

在伊諾努總統還沒有想好怎麽回復德國外交代表團時,情報系統傳來最新消息,大批俄軍開始從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進入波斯,從兵力來看似乎不少於10萬,而且情報系統顯示這些部隊不是常年與土軍對峙的一批,大概是從高加索方向增派過來的。

“這消息可不太妙……俄國人不要頓河前線了?”

“抽調10萬兵力而已,俄國人還是拿得出的,德國人不也抽調了10多萬部隊入中東?單純從兵力對比來說,俄國人還可以抽調更多。”

薩拉若盧皺著眉頭問道:“俄國人這是在推波助瀾,他們在想什麽?單純為了保波斯?英國人都保不住波斯,現在靠俄國兵能管用?”

“沒你想得那麽遠,他們只要一部分波斯就夠了。”伊諾努搖了搖頭,用手比劃了一下地圖,“從摩蘇爾出發去巴庫只有700多公裏,從我們這裏走比從波斯走還方便,否則你以為德國飛機不斷越境在幹什麽?”

薩拉若盧驚呆了,他立即撲到地圖前查看情況——顯然,總統說的是對的。他忍不住冒出這一句:“派飛機轟炸?他們不要巴庫的油了?”

“有了伊拉克,或許還有波斯、沙特,德國人今後還會缺油麽?”伊諾努冷笑道,“只要炸了巴庫油田,俄國會損失一半以上的石油來源,一下子就會掐斷他們的能源供應。而且700公裏很遠麽?只要坦克打到距離巴庫還有300公裏的地方,俄國人就必須自己琢磨炸油田了——就像英國人在波斯那樣。”

“這麽說,這次德國人對我們是來真的?”

“當然是真的。”伊諾努苦笑道,“還有一個情況也必須考慮,從我們這裏出發去巴庫的路上還有大量山地土耳其人……”

薩拉若盧沒法接下一句,所謂山地土耳其人其實就是庫爾德人,庫爾德人聚集區跨土耳其、伊拉克、波斯、敘利亞四國,又以土耳其境內人數最多、面積最廣,一直以來都在謀求獨立或民族自治,甚至不惜用武力對抗,20多年來已發動了兩次大規模的起義,每次都要費很大力氣才能鎮壓下去。現在德國人已控制了敘利亞和伊拉克,兩國境內的庫爾德人一定會謀求德國支持——換而言之,如果德國在土耳其得不到他所需要的結果,很可能會轉過頭扶持庫爾德人。對德國來說,這樣的舉動和他們在俄國境內扶持烏克蘭、哥薩克等沒有明顯區別。

想象一個在德國武裝扶持下的庫爾德地區,薩拉若盧就不寒而栗,德國能送土耳其人這麽多軍火,就能送庫爾德人更多的軍火,反正他們繳獲的東西多的是,這基本意味著庫爾德人立於不敗之地——一旦有風險,庫爾德武裝直接往伊拉克或敘利亞一躲就是了,難道土軍還敢越境去打德國人不成?如果土耳其有這樣的魄力和水平,早就接受美國人的援助對軸心國宣戰了。

“明天一早他們就會來拜見您,怎麽辦?”本來根據外交禮節,像凱特爾、裏賓特洛普這個級別的外交特使當天晚上就應該由總統設宴款待,但因為德國方面聲明是秘密出訪,土耳其人也不想擴大事態,所以只由軍方出面招待凱特爾一行——人員控制在極小的範圍內。

“他們今天還說了什麽?”

“凱特爾總長沒多說什麽,倒是裏賓特洛普外長口無遮攔地說奇怪於我們對俄國人的態度,舉了芬蘭的例子、舉了羅馬尼亞的例子,暗示我們可以借機收復領土——甚至不必對英美宣戰。”薩拉若盧苦笑道,“怎麽辦,這話連我都有點動心了,今天他們見了軍方高層之後,一定會拼命慫恿他們——我又不能攔著不讓見。”

“美國人的5億美元你不動心?”

“動心,怎麽不動心?可與國土比起來,5億美元什麽都不是,如果俄國人肯將領土還給我們,我情願把5億美元給他們,別說5億,給10億都行。”

“讓我好好想想。”一想起美國和德國的態度,伊諾努就覺得非常苦惱。

在下榻的賓館裏,醉醺醺略帶幾分酒意的裏賓特洛普問凱特爾:“您覺得我剛才說的他們聽進去了麽?”

按照當初分工,由裏賓特洛普負責為德國的戰事進展和偉大勝利吹牛,然後肆無忌憚地拉攏土耳其軍隊高層投入對蘇作戰,而凱特爾的態度則相對“務實”,總用恰到好處的例子與事實來證明德國外長不完全是吹牛——德國確實在這麽考慮,不過具體方案還有待於協調。這既充分表達了意圖,又不會讓土耳其人覺得很狂。裏賓特洛普的酒沒少喝,而凱特爾基本沒怎麽碰。

“當然聽進去了,沒覺得他們之後的眼神都不一樣麽?”凱特爾笑道,“我們的坦克出現在伊拉克、出現在敘利亞就是最好的說明,這比什麽樣的言語都有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