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6章 交易(1)

“長官,我沒聽錯吧?賣戰列艦?”草鹿任一大驚失色,“這可萬萬使不得……”

“小澤君,你來講講,為什麽賣軍艦是好路子?”

“首先,伊勢、日向已陳舊,實際作戰價值也不大,當初船政本部就有將其改為航空戰列艦的願望,無非覺得不合算,德國缺乏軍艦,目前正在四處搜刮,簡直到了饑不擇食的地步,建造起來更緩不濟急,因此德國會有需求;其次,我們繳獲了如此多的運輸艦,也有更多東西要運回本土——誰來開船呢?把戰列艦賣了,可騰出幾千人操縱運輸艦,一下子就解決人手問題;最後,賣掉戰列艦後能換回我們急需的東西,算是皆大歡喜。”小澤解釋道,“我本希望能通過出賣戰列艦換那艘即將成軍的天鷹號航母,但德方明確拒絕了,他們只同意用艦載機、通訊設備或其他陸軍裝備置換,我想想仍覺劃算,特別是三種艦載機,尤為迫切。”

堀悌吉點點頭,他是當過飛機制造公司總裁的,三種飛機的技術資料和圖紙都已陸續發給國內,但國內吃透圖紙、掌握生產要領、生產相關模具並獲得合格產品沒6個月以上時間是不可能的,這期間艦隊作戰出現飛機損耗怎麽辦?新飛機用慣之後就再也回不去用老飛機了,因此600架新艦載機數量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聽小澤居然講出這麽有道理的話,草鹿任一目瞪口呆,仔細想想又覺得大有深意,特別是運輸艦缺水兵一節,直接點中了聯合艦隊的死穴。

“給國內發報,就說我們考慮賣掉兩艦並換回其他急需物資,如陸軍有特殊要求,也可一並列入,陸海軍之間的費用結算請山本君協調。”

看過堀悌吉發來的電報之後,山本五十六認為很有道理,連夜提議召開陸海軍協調會議,現在大本營陸海軍4巨頭已公然“舉國一致”,重大戰略決策只要陸海軍達成一致意見就能通過,直接將宇垣首相排擠到只負責純粹內政工作上了,連外相、藏相都要服從大本營的安排,比起東條當首相時的大權獨攬,宇垣變成了後勤大總管,但由於圓了他多年的首相夢想,這位置他依然甘之若飴。

在聯合艦隊在印度洋連戰連捷,配合德意北非、中東戰略攻勢之後,堀悌吉的意見也變得格外受人重視,那則《聯合艦隊司令長官關於封鎖北印度洋的聲明》刊登在《朝日新聞》頭版頭條後,舉國歡騰,連天皇裕仁都評價“大漲帝國威風”,已在醞釀等艦隊回國授元帥軍銜給他(元帥在日本屬榮譽軍銜)。

“石原君,聯合艦隊要晚歸。”

“晚多久?”

“一個半月。”本來海軍內部定的返航時間是1月20日,一共35天,這是基於德、意中東戰略失敗,聯合艦隊依靠剩余補給與燃油自行返回的極限值,但通報陸軍時說的是2月1日,現在再說推遲45天,直接就到了3月中旬。

石原莞爾皺起眉頭:“晚回來不行啊,南洋局勢危如累卵,而且印度攻勢也會被迫推遲。”

“晚歸有迫不得已的理由。”山本五十六嘆了口氣,把堀悌吉陳述理由的電報抄件推給了對方。

一開始冢原報告瑞鶴受創之後,東京大本營上下也一片擔憂,後來明白只是尾部一部升降機損壞,回收、起飛勉強還能進行,只是速度與效率大幅度降低,再加德意表態願意維修,哪怕是為了瑞鶴的全面恢復,海軍也是贊同晚歸的。

“還要賣軍艦?”

“瘋了……”

這是眾人心頭湧起的第一感覺,但看過小澤的幾條解釋之後又覺十分正常,山本五十六沉吟片刻後說道:“我認為可以接受,且會是一筆很好的生意。”

多田駿看完發過來的武器清單,長長松了口氣,打趣道:“看來以後選拔聯合艦隊司令長官要選有生意背景的。”

“不算德國答應給我們的東西,光他們繳獲就值10億日元?”軍令部總長、伏見宮博恭王倒吸一口冷氣,露出難以置信的表情,“昭和17年(1942年)海軍年度預算總共也就這個數吧。”

“實際價值遠遠不止。”海軍次長井上成美解釋道,“比如說一條自由輪美國官方造價是200萬美元,按匯率計算是500萬日元,可問題是,現在500萬日元很難造出一條萬噸運輸艦來了——光運輸艦船就繳獲了80多艘,還有2條2.5萬噸的快速油輪,這裏就值5億日元;又比如他們繳獲了2個師的裝備,一個是美國裝甲師、一個是英國步兵師,這值多少錢?加起來肯定超過10個陸軍師團的裝備預算……其他因為表現出色,德國元首還加送了200架飛機,我們按25萬日元一架計算,這一筆就是5000萬,還有……”

井上成美長期和預算打交道,算術水平非同一般,一筆一筆算得頗有條理,讓所有人瞠目結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