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5章 中東(3)

“我們是英勇善戰的維京師;

從白雪皚皚的北極打到赤日炎炎的沙漠;

我們是英勇無畏的維京師;

征戰的足跡遍布三大洲:歐洲、非洲和亞洲……”

雖然坐在密封性較好的裝甲指揮車裏,維京師師長菲利克斯·斯坦因納依然能聽到外面傳來的嘹亮歌聲,這首軍歌是維京師在克裏特島上訓練兩棲登陸作戰後才開始傳唱起來的,最初只是部隊為調節艱苦的訓練氣氛而自發演繹的,因為維京師兵員來自多國,後來越唱越流行,除德語版之外還有多種西歐、北歐語系版,本來歌詞中還只有兩大洲,等部隊一跨過西奈半島,開始征服敘利亞、黎巴嫩、約旦等中東國家並準備橫掃小亞細亞時,機靈的士兵們自動將其改成三大洲了。

現在仿佛又回到了巴巴羅薩剛開始時狂飆突進的好日子,甚至比俄國前線作戰還完美:地上是一望無際的沙漠和戈壁,只要燃油和補給跟得上,是絕佳的裝甲作戰地形;頭頂是強有力的空軍掩護,前面是不堪一擊的敵人——不但戰備和數量少得可憐,作戰意志比起俄國人來不知道弱多少。而維京師經過東線一年半戰役的洗禮,戰鬥水平更加成熟,裝備、士兵、指揮體系的配合度也處於最佳狀態。

斯坦因納最初以為自己會執行在英倫三島登陸的任務,考慮到英國人的海軍和嚴密防守,他做好了戰死的準備,最後居然是在北非登陸,打擊大英帝國全球戰略體系中最薄弱的一環,特別是地底下還蘊藏著多到令人發瘋的石油,他的腦海裏只有這樣一個念頭:早就該來打這樣的敵人了!

除作戰以外,他最近在思考的中心話題還有一個——部隊的編制與整編。

總參謀部已將新的1943型裝甲師編制發下來了,在經歷1942年下半年裁軍擴師過程後,最高統帥部對師一級編制的調整和提升有了更大動作,而裝甲師則是重中之重。

根據1943型編制規劃,裝甲師將以“4團6營8連制”為核心,4團指1個裝甲團、2個裝甲擲彈兵團和1個炮兵團;6營分別包括:裝甲偵察營、裝甲工兵營、摩托化輜重營、通訊營、防空營和衛生營,8連分別包括:指揮連、警衛連、維修連、憲兵連、軍需連(負責衣食住行類)、軍樂隊、補給連(負責彈藥類)和運輸連,4團系一線作戰部隊,6營和8連列入師級直屬部隊。

作為裝甲師的核心,裝甲團力量變得空前強大,下設4個裝甲營,同時每營編制均增加一個連,整體達到4營16連制的規模。其中3個營是坦克營,全部統一裝備4號H型,每個坦克排5連坦克,一個裝甲連22輛(4個坦克排20輛+連部2輛),一個裝甲營高達92輛(4個裝甲連88輛+營部4輛),除3個坦克營之外還有一個坦克殲擊營,根據需要裝備三號突擊炮或追獵者坦克殲擊車。因此裝甲團滿編後坦克總數會達到284輛(3個坦克營+團部8輛),此外坦克殲擊營還有92輛裝甲車輛。整編後的1943型裝甲師總人數將在2萬人左右。

根據總參謀部的安排,1943型裝甲師將用1年時間完成整編,總體分3批完成,一直作為精銳的維京師自然也在首批行列。但斯坦因納並不滿足於首批,他的目光投射到了更遠的地方,因為1943型裝甲師除標準型號之外還有兩種亞型。

第一種亞型是熱帶亞型或沙漠亞型,主要考慮對英美作戰,大約會有3-4個師:全部裝備T-34坦克,不裝備三號突擊炮或追獵者,而裝備新開發的彪馬輪式突擊炮;

第二種亞型是加強亞型——所有知道內情的高級軍官私底下稱其為精銳亞型,除一般裝甲師該有的編制外,還額外裝備1個虎式重坦克連和1個自行火箭炮連(希姆萊管風琴)。

加強亞型的部隊不多,現在已確定有4個師,分別是黨衛軍第1元首警衛旗隊師和第2帝國師,國防軍方面則是大德意志師和第3裝甲師。雖然總參謀部對消息一直很保密,但最新流傳的新聞是還有第5個名額。為爭奪這第5個名額,自認為夠資格的國防軍和黨衛軍裝甲師部隊長官都躍躍欲試,國防軍裏的第4、第6、第7、第16裝甲師都是有力競爭者;而黨衛軍中第3骷髏師,第4警察師和斯坦因納所在的第5維京師也是有力爭奪者。

黨衛軍全國總領袖希姆萊專門給他發了電報,讓他在中東作戰中努力表現,力爭將這第5個名額搶到黨衛軍中來,雖然精銳亞型多一個虎式連和火箭炮連後的戰鬥力也不至於上天,但卻是難得的榮譽——意味著被承認是全德武裝力量中的頭等主力,作為此次戰役中唯一的黨衛軍部隊,他感覺壓力很大。

另外讓斯坦因納下定決心爭奪第5個名額的緣由在於他無意中知道的小道消息:在島上與元首閑聊有關戰術細節時,元首說起還準備嘗試給加強亞型配備對地攻擊機連,讓裝甲師直接指揮至少16架對地攻擊機開展陸空一體化作戰。在以前空軍指揮權捏在戈林手中時,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但斯坦因納並不認為將飛機直接配屬給裝甲師指揮是元首的異想天開,他認為很有價值,非常樂於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