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4章 非洲之角(10)

就在德意兩國為即將來臨的勝利而慶賀時,日本艦隊上下也在為豐富到極點的物資和船舶而歡慶。當第一遊擊支隊趕到海邊,看到海灘上三三兩兩被英美軍隊拋棄的運輸艦時,已樂得嘴都合不攏了。

在用炮火清理、驅趕完岸邊的英美官兵後,艦隊立即放下海軍陸戰隊和水手去接收那些船只——為了這次印度洋攻略,聯合艦隊一共帶了2個聯隊的海軍陸戰隊,不過他們並沒乘坐專用的運輸艦而是分散在各戰艦之上,第一遊擊支隊加起來有一個多大隊的兵力。

解救擱淺輪船是個技術活,但常年與船舶和海洋打交道的日本海軍有的是辦法,陸戰隊和水兵們手腳麻利地爬上運輸艦,先是清理甲板上的屍體,將那些英美士兵的屍體則毫不猶豫地拋棄在沙灘上,至於預想中可能的交火基本沒發生——受了輕傷的英美官兵早已被同伴攙扶走,而受了重傷的官兵經過下午這麽長時間的折騰,也基本都完蛋了,即便有幾個重傷員掙紮著沒死,在日軍壓倒性的武力面前也毫無懸念地一個個戰死。

第二步是由有經驗的輪機兵和軍官評估擱淺程度——運輸艦在下午時分搶灘時正好是退潮,在離海岸很遠的地方就擱了淺,如果漲潮時擱淺那解救難度不是一般的大,退潮時擱淺就好辦多了,輪機兵估算出漲潮至最高時大約還能增加2.5-3米的水深,吃水不深的船舶完全可以憑借浮力自行解脫。特別是幾艘主要運輸人員的運輸艦,因承載物已消失,吃水程度大大減輕,甚至不等漲到最高點就能解救——於是這批就列入了最早解救對象。

至於那些擱淺較深,漲潮時尚不能完全憑借自身動力退出的船舶就要麻煩一些,還得考慮其他艦只拖帶。各艦航海長經過評估,認為至少有80%以上的船需要拖帶,正想匯報那些船只相對比較容易拖帶,高木武雄已急不可待地下達了指令:“別的先別管,那2艘巨型油輪一定要給我弄出來,能伴隨這支艦隊快速行動的油輪都是好東西。”

航海長翻了個白眼,無奈地說:“長官,正想和您匯報這件事,這兩艘油輪重量很大、吃水也很深,驅逐艦或巡洋艦可能拖不動。”

高木武雄念念不忘的兩艘油輪均屬美國錫馬隆級(Cimarron),一艘叫薩拉莫尼號(Salamonie,AO-26),一艘叫西芒號(Chemung,AO-30),與珊瑚海戰役中日軍擊沉的尼奧肖號(Neosho,AO-23)屬同級艦,滿載燃油時排水量高達2.5萬噸,吃水足有9米多。

“裏面還有多少油?”

“為坦克、飛機、車輛補給的汽油、柴油、航空汽油倉都是滿的,重油倉尚有近一半,總體接近三分之二。”

“他們不行就讓金剛級來。”高木武雄豪邁地揮著手,“就這麽定了,我們有4艘金剛級,正好2艘拖1艘油輪,趕緊去布置,動作麻利點。”

這話一出口,不僅航海長連一群參謀都愣住了:拖帶輪船這種雜活向來都是雜役艦們幹的,平時別說戰列艦,連巡洋艦都不會下場,今天為了這2艘油輪,長官居然準備動用金剛級,看來也是拼了。

“可是長官,萬一……”

參謀長也提醒他:“是不是先和堀悌吉長官請示一下?”

“沒這麽多可是,也用不了請示,出問題大不了我切腹就是。”高木武雄倒是很光棍,他當然知道拖帶的風險:軍艦先要冒險開進淺水區,如果時機掌握不好,一個不當心連自己都會陷進去,而且拖帶時產生的大量應力和負荷也容易損傷到拖帶艦艇——考慮到金剛級已是30年艦齡的老艦,這種風險就更大。

正常解救擱淺油輪的辦法遠比直接拖帶復雜得多:先要派淺水駁船接近油輪,然後用管道抽空裏面的燃油,減少油輪分量和吃水深度,然後再行拖帶,如這樣還不保險,需要再給其增設附屬浮力——這一系列動作能在一周內忙完都算是高效率。高木武雄居然打算今天夜裏就要把油輪給弄出來,難度不是一般地大。

可既然把話說到這個份上了,下面人只能硬著頭皮執行,航海長敬禮後趕緊準備去布置。

“等等……”高木武雄又叫住了他。

航海長疑惑地看著他,他以為高木要改主意,沒想到後面跟著來了一句:“除搶救漲潮時能自行脫離的艦只外,其余工作一律暫停,集中精力對付油輪,先給巡洋艦和驅逐艦補充油料,補完之後打開閥門向海裏放油以減輕分量。”

“這個……減多少?”

高木武雄仔細想了一想,一臉肉痛地表示:“準備各減2000噸重油。”算來算去還是重油最不值錢。

補給管道架設起來之後,先是驅逐艦,然後輕、重巡洋艦也撲上去補給了。從印度洋一路走來,驅逐艦們的油早就沒有了,他們在中途完全靠抽取戰列艦和巡洋艦上的油料才撐得住,而前兩天的用度再加上今天不計損耗的高速沖刺,燃料消耗極大,所以高木武雄看見油輪是寶貝得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