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5章 甲事件(上)

日本此時並不清楚英美兩國為了對付大和級而抽調如此眾多的兵力,但由於南太平洋戰事的發展,同樣有一系列軍艦的命運發生了走向改變:中了5條魚雷的大和號在拉包爾匆匆忙忙補給後在3條驅逐艦的陪同下離開本隊返回國內修理,已正式服役的武藏號則準備從本土出發赴新加坡並準備擔當聯合艦隊新旗艦;由於扶桑號沉沒,堀悌吉幹脆讓速度偏慢的山城號脫離第2艦隊加入第8艦隊作戰序列,並要求第8艦隊留守部隊負責維持兵力已大大減少的南太平洋治安(可憐的三川軍一);由於第2艦隊戰列艦只剩下三條(長門、陸奧與武藏),考慮印度洋攻略兵力不夠,在他的強烈要求下,原本打算改建為航空戰列艦的伊勢、日向兩艦取消後續改建任務,與武藏號一起緊急支援並編入第2艦隊。

日向號在5月份中因炮擊訓練事故爆炸的5號炮塔此時依然還是被炸壞的,由於沒時間維修只能匆匆拆下炮塔在開口處蓋上鋼板上面加裝新型25mm三聯機關炮草草上陣,不過這幾個月伊勢級兩艦也不是什麽好處都沒撈到,日向號在參加阿留申戰役前試驗安裝了22號對海警戒電探,歸國時遇到惡劣天氣仍然一直為艦隊保持正確航路,松田千秋艦長對此竭力鼓吹,而伊勢號則試驗安裝了21號對空警戒電探,效果據說也不錯。因此兩艦在離開本土前將21、22號電探全部安裝完畢,整個聯合艦隊幾百艘軍艦唯有這兩艘老艦撈到了這種實惠。

南太平洋海戰勝利對日本海軍後續發展的沖擊是全方面的:鑒於大和號在這次作戰中的出色表現,原本已設計好準備將大和級第3艦(信濃號)拿去改建航母的方案一下子沒人說了,反而一個個轉變立場主張繼續按戰列艦建成,連山本五十六和堀悌吉都持這種主張,而且希望能在1944年6月底前建成,因此原本應該停工改建的信濃號工程不但沒停止,還快馬加鞭地抓緊建設起來;千代田號、千歲號兩艘水上飛機母艦預備改建為輕型航母,但此次戰役中水上偵察飛機先敵發現對整個戰役具有重要意義,使擁有24架水上飛機且能額外多提供1000噸燃油的兩艦一下子突顯了出對艦隊作戰的價值,海軍省最終也放棄了改建想法;伊吹號是改鈴谷級重巡洋艦的其中一艘,本也打算改建為航空母艦,因為重巡洋艦的價值不小且最近幾個月的瓜島戰役連續損失了3條青葉/古鷹級重巡,因此索性放棄改建任務,繼續按重巡目標建成。

放棄大量改建任務在海軍省內部並不是沒有阻力,但機動艦隊司令官冢原二四三的態度很明確,現在最缺合格的航母飛行員和優秀艦載機,別到時候弄出一堆航母沒飛機或沒飛行員就麻煩了,對這種務實的態度霍夫曼私下表示了贊賞——歷史上日本在馬裏亞納戰役中空有不少航母,結果根本沒有載機可用,辛辛苦苦建出來的航母最後全變成了誘餌,不得不說是巨大的諷刺。

對聯合艦隊而言,航母畢竟還是十分急需的,在一系列半路出家的改建計劃取消後,原準備用於改建航母的材料就有了富裕,同時基於航母的巨大價值,海軍省對正規航母雲龍級的建造迫切度便大幅度提高,所有物資一律優先保證,因此雲龍、天城、葛城三艦的建造速度開始提速,按軍令部的想法最好1943年底可以服役。為加快進度,一幫人為此絞盡腦汁,由於雲龍級的圖紙已送給德國方面參考,船政本部有人突發奇想地認為可以委托德國方面進行構件制造並準備在印度洋戰役後運回安裝。接洽之後霍夫曼也表示認可,因為德國也準備以雲龍級為母版在意大利船廠開工新航母,雙方一拍即合。按照日德雙方約定,這種成品構件按日德協議中特種鋼材3:1比例折算(即德國按特種鋼材三分之一噸位提供構件即可)。雙方算盤都打得很好——對日本而言,這是白撿回來的,對德國而言本就是答應提供給日本的,提供成品不但減少了特種鋼材消耗還積累了制造經驗,萬一日本最後不要也沒事,自己可以用。

最後有人腦洞大開地想到,既然航母構件可以讓德國方面搞,為什麽大和級的構件特別是裝甲帶不能讓德國人搞呢?德國克虜伯公司對這個很有經驗,日本的建造水平和經驗還是從德國學來的,不過向不向德國提供大和號圖紙海軍自己還有爭議(霍夫曼表示:大和我不稀罕,實用點給個大風圖紙吧)

最後一艘改變命運的是德國豪華客船“沙恩霍斯特號”,這是由北德意志羅伊德公司建造的快速郵輪,由於歐戰爆發該船無法返回德國而一直留在神戶,日本海軍曾向德國接洽買下此艦並準備改裝成航空母艦(約定戰後付款),既然其他改建航母的計劃取消了,該船自然也擺脫了改建任務,被海軍當運兵船拿去使用,而且連購買的程序也不必走,日德協議中約定德國要給予日本100萬噸船舶噸位,這條就折算成首批1.2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