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5章 會議與足球

經過幾天的爭論與妥協,在帝國鷹巢大本營召開的關於解決原南斯拉夫遺留問題、分配塞爾維亞領土的國際會議正式落下帷幕。在德國方面一力主持下,所有與塞爾維亞領土接壤的軸心陣營小兄弟,包括意大利、羅馬尼亞、匈牙利、斯洛伐克、克羅地亞在內都分配到了或多或少的好處與大小不等的領土。同時德國方面也確定了從東線抽回意大利、羅馬尼亞和匈牙利三國大部分兵力的原則,他們將主要擔負中歐方向的警戒與威懾,而將原先該地區承當警戒任務的德國武裝部隊共約9萬人解放出來用於東線方向。

出於對德國慷慨大方的回應,各國也紛紛讓渡了不小的利益:

意大利同意轉交給德國方面50條運輸船以及他們原先控制的、在地中海上三個可以駐紮空軍兵力的希臘島嶼;

羅馬尼亞同意無償給予德國100萬噸原油,並承諾每年起增加100萬噸輸往德國的原油配額;

匈牙利同意無償給予德國50萬噸谷物,並承諾每年增加50萬噸輸德谷物配額;

斯洛伐克和克羅地亞兩個小兄弟也答應進一步動員國內力量,落實與德國工業配套及農產品、輕工業產品的生產。

會議還進行了大量的軍火與物資交易。在意大利、羅馬尼亞和匈牙利將大部分重裝備留給東線部隊後,他們抽調回國和留駐中歐的部隊就面臨缺乏軍火的局面,德國方面拿出了大量軍火,主要包括法國的飛機和坦克,荷蘭、比利時的輕步兵武器,蘇聯和英國的火炮等裝備,還包括一些德國自己覺得過時的裝備(比如二號、三號坦克與37mm反坦克炮等),雖然東西參差不齊且多屬於繳獲物資,但勝在量大和價格低(比戰前同樣采購價格減少一半),同時德國人也不要求硬通貨,只要對方拿得出物資或者資源交換就可以,所以各國還是高高興興地做成了這筆生意。

各方還一致決定,在下月底也就是11月份召開有關原蘇聯領土分配與方案解決的東方會議,一方面扶持、建立非俄羅斯民族國家,增強與斯大林政權鬥爭的力量,另一方面按照各國在對蘇戰爭中的出力多少分配其余領土與利益(接壤國分配領土,非接壤國分配利益),德國方面還許諾,將在下次會議上再提供一批軍火,成色、價值將比這次更好,會議氣氛呈現一片皆大歡喜的局面。

特別是前段時間被北非問題攪合得有些灰頭土臉的意大利獨裁者在拿到擴張後的領土後又神氣起來了,在記者招待會上到處洋洋得意地吹噓意大利人的豐功偉績,仿佛是他把南斯拉夫打下來一樣。其他領袖對此心知肚明,特別是在聽說“金表事件”的故事之後更對這位領袖好大喜功的本事嗤之以鼻。

會議結束後,所有政府首腦——包括意大利領袖墨索裏尼、羅馬尼亞執政者安東尼斯庫元帥、匈牙利攝政王霍爾蒂海軍上將、保加利亞沙皇鮑裏斯三世、斯洛伐克總統約瑟夫·季瑟等在內的高層應霍夫曼的邀請一齊赴柏林觀看德國國家隊和意大利國家隊的足球友誼賽。

比賽開始前,現場舉行了隆重的悼念儀式,哀悼前兩天剛剛犧牲的阿爾伯特·蘭克中校(他被追授橡葉騎士十字勛章並追晉一級),所有德國球員悉數臂纏黑紗出場。

馬丁·鮑曼主持追悼儀式並致悼詞,在簡要介紹蘭克生平與突出貢獻後,他高度評價了蘭克精神,認為:……蘭克烈士是黨的好戰士、人民的好兒女,元首的好學生,他的不屈鬥志與犧牲精神是德意志價值的最好體現。在短短幾年軍人生涯中,他謙虛謹慎、兢兢業業奮戰在每個崗位,無論是後勤工作中的一絲不苟還是特種作戰中的英雄無畏,他都將自身能力發揮到了極限;在面臨生死考驗的重大關頭,他選擇了掩護隊友與同伴而將死亡威脅留給了自己……他如同一道流星劃破了天際,永久照亮了德意志民族強盛崛起、追求共同夢想的步伐,每個德意志人都以有蘭克這樣的同胞而感到自豪與驕傲。

他最後說道:……蘭克烈士雖然已離我們而去,但他的音容宛在,他的精神永駐;雖然他的軀體已然湮滅,但他的英名不朽,他的信念長青!他永遠和我們在一起!

追悼儀式後,德國與意大利友誼賽正式開始。這是兩支彼此知根知底的球隊,雙方都比較謹慎,上半場互交白卷;下半場開始後,德國隊發動一輪又一輪攻勢,但意大利隊的防線非常穩固,沒給對手留下任何機會。比賽進行到第75分鐘,場面僵局仍然沒有打破,比分一直維持在0:0。就在所有人以為比賽將以平局維持到終場時,變故發生了,只見德國隊前鋒紹克爾接後場長傳球,他巧妙地利用足弓一停、一卸,將球穩穩地停了下來並洞穿了意大利隊大半條防線,面對最後一個撲上來的意大利防守隊員,他輕輕一撥、一扣,就帶球晃倒了這位略微有些冒失的後衛並帶球直接面對守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