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0章 新方針(3)

“對蘇作戰的戰略目標不是奪取、占領某個特定地點,而是要消滅蘇軍有生力量,如果能像去年那樣取得基輔圍殲戰的勝利就令人非常滿意。”霍夫曼強調道,“今後我們判斷戰役勝利的標準不光看擊毀的敵軍裝備和物資,首先要看斃、傷、俘敵人數量,只有打出4:1以上的交換比才算是成功,如果是5:1、7:1這樣的交換比就比較優秀,可以考慮給部隊長官授勛。為打出這個交換比我們就不能拘泥於一城一地的得失,除若幹必須要守的戰略樞紐外,其余戰線、區域均可以靈活應變——我們在整體兵力上不占優勢,必須用大範圍的機動作戰調動敵人,在運動中消滅敵人有生力量將是我們作戰的精髓。至於某些地盤俄國人要拿就還給他們好了——反正只要我們打光了敵人的有生力量,這些地盤還會像成熟的果子一樣自動落下來。”

霍夫曼在地圖上從北至南給東線劃定了必須固守的戰略要點,依次為:列寧格勒包圍圈、諾夫哥羅德、斯摩棱斯克、布良斯克、庫爾斯克、哈爾科夫、沃羅涅日、羅斯托夫,塔曼和刻赤半島,克裏木半島。蔡茨勒默默看了一下,如果將這些要點連線起來,除部分區域外(主要是南線),整體戰線大概是去年台風戰役後的連綿戰線,比目前整體戰線普遍往後縮了200-300公裏,整體防禦面積寬度大約可以削減五分之一——兵力密度相應增加五分之一。

霍夫曼接著又在南北兩片海域上畫了一個很大的圈,說道:“我們必須更改觀念,進一步重視這兩片海域,北邊是波羅的海,南面是黑海。現有物資和人員輸送面臨俄國糟糕的道路體系制約,必須加強海運力量進行補充。北方集團軍群可以指望從本土出發的補給船隊,南方集團軍群可以指望從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出發的補給船隊,因此列寧格勒附近以及克裏木半島附近將是重中之重。施佩爾,目前東線運輸條件是否已經改善?俘虜是否加速西運?”

“我的元首。由於我們改變了補給和部隊調防的策略,目前從東線回國休整的部隊除必須要送回國內維修的T-34和2號、3號老型號外,均不再攜帶重裝備,空出來的噸位數全部交給了俘虜運輸,9月到目前為止同比上月多運了12萬人員,未來單月人次預計可以達到30-40萬;同時由於黨衛軍暫停向東部輸送猶太人,空出來的運力轉交給了國防軍,我們為東線補給兵力、物資、裝備的節奏也加快了,重型裝備能確保第一優先順序,冬季裝備目前正在緊張運輸,預計到10月中旬可全部運輸完畢並配發,東線軍需總監施蒙特將軍向我保證,類似於去年那樣缺乏冬季裝備的事情不會再發生了。”施佩爾想了一想,“我贊同加強海運的方針,但這需要給我們增加船只,特別是黑海方面幾乎沒有我們的船。另外東線鐵路軌距調整還將占用一部分勞動力,因此國內接收的俘虜數量可能會少於我們運走的數量。”

冬季裝備的配備一直是霍夫曼十分關心的問題:歷史上第一年的冬天在莫斯科郊外碰了頭破血流,大批士兵因為嚴寒而失去戰鬥力;第二年斯大林格勒方向的第六集團軍依然缺乏冬季裝備,最後損失了幾十萬。所以這次他痛下決心在9月份就把部隊縮回來,努力縮短補給線,寧可丟掉一些地盤也不能把人丟了。至於施佩爾關注的運輸噸位,兩天後就要召開塞爾維亞問題會議,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都將從領土調整中有所收獲,他相信可以憑借這些優惠條件從兩國那裏拿到需要的船只和必要資源。

“蔡茨勒將軍,有一點你要注意,在前線的羅馬尼亞、匈牙利和意大利部隊要盡快完成挑選,保留他們當中最有戰鬥力的三分之一,其他部隊將陸續撤離東線。”

“撤離?”蔡茨勒嚇了一跳,狐疑地問,“撤到哪裏去?現在前線有意大利第8集團軍、羅馬尼亞第3、第4集團軍、匈牙利第2集團軍,上述4個集團軍加起來差不多有60萬人,只保留三分之一的話一下子就減少了40萬,兵力會周轉不過來。”

“一部分去塞爾維亞,一部分轉入二線,一部分回國。”霍夫曼解釋道,“我把原先在南斯拉夫的兵力抽調去東線,這裏差不多有9萬部隊;國內後備軍將提供10個補充師,這差不多解決了14萬;空軍利用富余人力搭建的野戰師給了你們5個,這又解決了7萬人,總共可以為東線補充30萬部隊,考慮到我們北部和中路減少了兩個大型突出部,這又解放了5-6個師。所以兵力總體是夠用的,甚至於因為換上了我們的部隊,東線整體戰鬥力還會上升一個層次。”

“可是……”蔡茨勒拖長了聲調委婉地表達了不滿,“您從前線又抽走了三個裝甲師、兩個摩托化師去北非支援作戰,抽走的還是我們頭等主力,這個缺口該怎麽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