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4章 第四刀(2)

當第二類武器上場的時候,所有人都驚呆了,因為這些奇形怪狀的玩意遠遠超過了他們的想象,剛才展示的STG43雖然看上去有點怪異,但能夠讓人一眼就看出是一種新型槍械,可眼下上場的這些是什麽——第一個是一個鐵制的、前後均空心的細圓柱體,旁邊配有一個帶著尾杆,前面有帶錐形的類似蘑菇頭一樣的玩意;第二個是一個略粗的空心鋼管,前面似乎還帶著一個護盾;總算第三個展示的產品帶著類似於輕機槍的支架,可前面那個尖頭尖腦的東西又是什麽?火箭彈麽?

很多人都覺得這些東西與其說是武器,不如說更像一批樂器,聽說這還是元首親自設計的,現場頓時響起了竊竊私語的交流聲。

施佩爾附在霍夫曼耳邊輕輕說道:“元首,這都是您設計的?我怎麽覺得與您的審美取向不太符合啊,嗯……實在是有點兒……”他本來想說“醜陋”,想了想用“別出心裁”代替了。

“施佩爾,你不要小看他,樣子雖然不起眼,但結果會讓你大吃一驚的。”霍夫曼絲毫不為所動,反而對著旁邊的設計師說道,“蘭格韋勒(Langweiler)博士,麻煩您將有關原理和設計理念和各位介紹一下吧。”

“諸位,在5月份接受陸軍武器局提出有關研制步兵反坦克武器計劃後,我們投入了大量精力進行研究,發現了‘空心裝藥聚能效應’的原理——破甲彈在彈頭前部裝上圓錐形金屬罩(紫銅合金)後,形成錐口朝前、錐尖朝後的樣式,在金屬罩後面裝有炸藥,前面則是空的。彈頭爆炸時金屬罩被高溫熔化成高速液體金屬射流像透鏡那樣聚焦到空心部分的中心,如果射向坦克裝甲就可以把裝甲沖出一個洞並快速毀傷裏面的設備和殺傷人員。”蘭格韋勒打了個比方,“這就像用高壓水龍頭對準沙堆能快速沖出一個洞的道理一樣。基於這種原理同時根據元首親自設計的圖紙,我們得到了三種非常有價值的反坦克武器,目前暫且命名為裝甲殺手1號,2號和3號。”

“這種武器穿透力有多少?抵得過PAK 37mm反坦克炮的穿透深度麽?”有人問道,這句話的潛台詞很明顯:如果連37mm反坦克炮都比不過,那這武器根本沒有發展價值,因為37mm坦克炮那點可憐的破甲深度已淪為“敲門磚”而被勒令停產了。

“當然不在話下,根據我們測試的結果,1號最大穿透深度為等質均勻裝甲140mm。”

“什麽?”人群驚呼起來,“我們該不是聽錯了距離單位吧?”

“沒聽錯。”霍夫曼大笑著說道,“博士,展示一下我們的研究成果吧。”

蘭格韋勒博士是HASAG公司(Hogo Schneider AG)的首席研究專家,他根據陸軍武器局的要求帶領手下基於無後坐力炮的原理研發了一種擁有超口徑破甲戰鬥部、位於發射筒內的推進藥的武器,但從外觀上看更像一枚手榴彈。就在他準備繼續改進的時候,柏林來了急電說元首召見,然後在半個下午的交流之後他得到了三份設計圖紙,上面描繪的武器全部基於這種“空心裝藥”的原理。雖然霍夫曼畫的圖紙有一些粗糙,但一切都難不倒蘭格韋勒博士,他帶領手下加班加點,利用三周的功夫將三份設計變成了現實。

殺手1號就是德國歷史上的“鐵拳”,它本質上就是一門超輕型無坐力炮:一個鋼制火藥管提供反坦克榴彈的出膛動力,而反坦克榴彈就插在火藥管前,發射時扣下火藥管外的發火針,啟動沖擊帽點燃管內的推進火藥使反坦克榴彈離開發射筒,榴彈的彈簧尾翼隨之展開並使其穩定飛向目標爆炸,而推進火藥的氣流可以從火藥管後部沖出使它完全沒有後坐力。榴彈中炸藥成分是50:50的TNT和鈍化黑索金混合物,發射藥只有54克重,但已足夠將戰鬥部以28米/秒的速度發射出30米遠了。

說的再好也抵不過實際演示,博士示意手下拿著殺手1號向靶場上一輛已報廢的T-34坦克奔去,只見實驗員走到距離坦克大約25米的地方,微微向上翹起首部,稍加操作之後就發現有榴彈拖著火焰向坦克飛去,爆炸聲過後,現場一致屏住呼吸查看結果,結果既沒有聽到裝甲破裂的聲音,也沒有看到明顯的凹陷或者破洞,眾人的表情顯得很滑稽,想笑但又不敢笑出來。

看到了第一時間跑過去查看戰果的實驗員發回的成功信號,博士胸有成竹地報告:“試驗成功了,坦克和裏面的人員已被摧毀,請諸位移步查看。”

眾人驚詫莫名,但還是圍繞坦克仔細研究了起來,一看之下大驚失色,T-34能抵擋較多反坦克炮的正面裝甲已被高熱金屬流穿透,只留下一個指頭粗細的孔徑,而裏面模擬乘員的假人身上全是灼傷痕跡,慘不忍睹,根本不能想象有人還能在這樣的情況下生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