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7章 導彈的現在與未來

“今天聽了很多、看了也很多,總體而言我是滿意的,除了一點小插曲。”聽到這裏,知情不知情的人都將眼神都投向多恩伯格,後者的臉色瞬間變得慘白,好在霍夫曼沒有點名批評他的意思,反而主動為他開脫了一番,“試驗失敗是在所難免的,在發展科學技術道路上沒有這種敢為人先的精神就無法取得最終勝利。我只擔心安全事故所帶來的危害,在座都是德國精英科學家,身上擔負著德意志民族的未來,損失任何一個都讓我無比痛心,希望你們時刻注意安全,類似於今天這樣的事件雖然發生概率不高,卻會造成十分嚴重的危害,所以請務必認真對待。”

霍夫曼對待安全的態度是極其認真的,不僅體現在一再強調日常研究與管理過程中注意安全的細節上,還體現在他準備給基地強化一系列防禦的措施中,他不想讓歷史上佩內明德遭遇英美空襲而導致嚴重損失的情況重復發生。在剛才與施佩爾短暫的交流中,他除了要求繼續擴大基地範圍外,還將興建大規模的地下防空掩體與生存系統、海濱碼頭與潛艇洞庫,還準備單獨設立警戒區並調集高射炮和戰鬥機部隊進駐,並點名這些建築工程讓鮑曼負責,理由是鮑曼過去督辦元首官邸和大型指揮部修建頗有心得。

這些新建項目無疑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但霍夫曼看來都是值得的,施佩爾沒有多說,只認真負責地記載了下來。

“首先我必須引入導彈這個概念,有沒有可靠的制導系統我認為是區別火箭和導彈的本質區別。”霍夫曼在講台上侃侃而談,“空軍正在試驗的大型火箭彈、陸軍已投入使用的火箭炮同樣是發射火箭,但他們的彈道完全不能精確制定,因此是概率武器或者叫面積殺傷武器,本質上是一種特殊炮彈,而只有裝備各種制導系統,能精確實現點對點打擊的火箭才能稱得上導彈——後一種是我們需要花更大力氣研究的東西。”

台下坐著的都是佩內明德各個項目組的專家,他們的態度很興奮,但並不認為元首能在學術上講出什麽大道理來,因此給霍夫曼的熱烈掌聲更多是禮節性的,但霍夫曼並沒有認真去分別其中的不同,繼續說道:“按照我的想法,導彈按不同的用途可劃分為不同類型,包括地對空、空對地、地對地等,也可以按照飛行距離的長短劃分為短程、中程、遠程和洲際導彈等,雖然目前飛得最遠的A-4火箭也只能飛200公裏,但我相信15年後一定能夠開發出直接從歐洲打到美洲大陸的洲際導彈;還可以按照飛行方式區分為巡航導彈與彈道導彈,前者在離地不高的大氣層內依據地勢飛行,後者需要沖出大氣層並進行再入式飛行;按照發射平台的不同可以分為陸基、空基、海基等,陸基既可以在固定的發射架、發射井內實現,也可以通過大型裝載貨車或火車進行機動發射,海基既可以從水面艦艇上發射,也可以從水下用潛艇發射……”;

多恩伯格悄悄對布勞恩說:“不是說元首是學繪畫出身的麽?剛才這番話聽了之後我覺得很有道理,體系和架構都十分清晰,裏面的導彈世界元首仿佛親眼見過一樣。”

布勞恩微微一笑:“我認為元首對這個世界有著遠超於一般人的理解和認識,他剛才講述的東西我很大程度上會變為現實。”

“今天我想重點談一下我對防空導彈的理解和要求,這是我們的當務之急。”學者們被元首的開場白給鎮住了,他們或許明白自己目前所研究的東西是什麽,但從來沒有人像霍夫曼這樣直截了當地告訴他們導彈應該是什麽、未來會有什麽樣的發展思路,對有關防空導彈的具體內涵更感興趣,紛紛豎起耳朵聽下去,“防空導彈第一要求是距離,它的主要作戰目標是敵人的轟炸機,鑒於英美四發重型轟炸機的威脅,今後導彈的發射高度應該在10公裏以上,最好能逐步改進到15公裏——因為飛機也會越飛越高;第二是便利程度,今天視察完基地我明白了固體燃料與液體燃料的巨大區別,如果液體燃料必須臨時注入且不能長久儲存,它們容易錯過作戰機會,因此更適用於打擊固定的地面目標,而多變、快速的目標應該由采用固體燃料作為動力的導彈進行打擊;第三是制導體系,應當充分發展多種形式的引導系統,可以是光電、可以是聲音、可以是紅外、也可以是無線電近炸,也可以是磁力,總而言之要讓導彈在準確對準目標爆炸而不是盲射;第四是威力,威力取決於導彈的彈頭與戰鬥部,直接與體積成正比,我知道科學家們為保證威力希望將導彈制作得越大越好,那樣不但可攜帶更多的炸藥也有更多的燃料,但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大體積帶來了部署與發射的笨拙,一方面彈體做得很大影響了發射效率與速度,另一方面影響了彈藥與目標的密度比例,我們應該追求合理的殺傷距離,一枚合格的防空導彈我認為有幾十公斤的彈藥量就足夠了;最後是制造成本,我們制造的武器應當在保證性能的基礎上足夠低廉,用幾枚、幾十枚去拼一架轟炸機仍然是合算的才符合要求,那才有持續作戰的可能,如果導彈比轟炸機還貴,則作戰效費比就太低了,就算是百發百中的導彈也會使我們在經濟上很快破產——畢竟美國人比我們有錢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