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1章 佯攻與戰術

在雙方心照不宣的配合下,北線佯攻在9月5日終於展開了,包括布雷西亞、塔蘭托和博洛尼亞三個意大利步兵師的指揮官突然發現部隊的戰鬥力暴漲,他們派出的攻擊群居然在當天的進攻中聯合將戰線向前推進了10-15公裏,雖然傍晚時分對面敵軍發動反攻又奪回了許多陣地,但整體而言還是取得了不小的戰果。

更讓幾個指揮官欣喜的是,他們發現與自己交手的並不是正宗英國軍隊,而是由南非人、澳大利亞人組成的自治領師,意大利人管他們叫做“殖民地”師,並按照自己先入為主的觀念,認為殖民地師的戰鬥力大大不如不列顛群島上的部隊——反正意大利人的殖民地部隊戰鬥力都是最差的,亞平寧出身的軍官一百個看不起他們。

為了讓佯攻打得“有聲有色”,防止英國人通過偵察機察覺實際情況,也為了給地面上的意大利步兵打氣,防止他們不戰而潰,空軍在古德裏安的計劃裏尚不在撤退之列,相反還要求打得比以前更兇猛。這一點上凱塞林給予了極大支持,將大量的配件和航空燃油直接通過容克大媽空運到了前線。

現在,意大利人對古德裏安的好感大增,覺得他比原先的德國統帥隆美爾實在是好太多了。一來他照顧意大利人的面子,給他們安排了“殖民地師”這樣比較適宜的對手而不是跟著大部隊去硬啃南線的骨頭,二來他頻繁出動空軍掩護步兵進攻,幾乎每時每刻他們頭頂上都有塗著鐵十字的飛機——意大利人可從來沒享受過這麽高的待遇,士氣都陡然上漲了不少。更讓他們滿意的是,第一天進攻順利推進10-15公裏時他們迫不及待地向指揮部發了告捷電報,沒想到回電還沒來又丟了好大一部分,博洛尼亞師是7月份才抵達的新部隊,師長格羅尼亞將軍知道頭頂有飛機在觀察戰場,覺得不能給新任指揮官留下太差印象便建議實話實說。原以為刻板到不通人情的德國人肯定會指責自己謊報軍情,沒想到古德裏安的態度出奇地好,電報上寫的明明白白“只要陣地尚未被敵人全部奪回便視為勝利”。這一切的一切讓他們覺得碰上了一個善解人意的司令官——德國人為什麽不早點把對敵人狠、對自己人更狠的隆美爾換走呢?

幾個師長商議了一下,覺得不能辜負古德裏安將軍的厚望,明天大家各出一個團繼續進攻,最好能把今天丟掉的陣地再搶回來。佯攻嘛,還是要有點氣勢的。唯一的問題是貌似後勤補給不夠充足,只能繼續維持半個月,商議的結果是再打3天後問司令官要補給,如果不給就可以理所當然地轉入就地休整了——在這方面意大利人都是很有默契的。

就在意大利人為佯攻取得進展而沾沾自喜時,蒙哥馬利帶著參謀長德·甘岡及手下一批主要將領正在作戰室研究下一步作戰方案。雖然第一槍是意大利人打的,而且還是佯攻,蒙哥馬利依然很滿意——這充分說明他所掌握的情報和信息都是正確的,古德裏安固然比隆美爾要謹慎一點,但仍然在第八集團軍所希望的道路上前進。整場戰役德國人發起進攻原本可能選擇北面、中間和南面三條路線中的任何一條來進行,當古德裏安把意大利人全部調完北路後,他所能選擇的只剩下南路了。

英軍對意大利人的進攻根本不放在眼裏,如果不是蒙哥馬利授意前線的南非師和澳大利亞師略微放點水,意大利人別說向前推進,說不定還會被打回去。因為北路交通條件最好,英軍早就以阿拉曼車站為中心進行了兵力集中,不但防守地域狹窄,而且還有良好的築壘陣地,甘岡上校對此很自信:別說意大利人,就是德國人也不一定啃得動。

現在的問題是,古德裏安的佯攻已經來了,他真正的攻勢會何時、何地在南線展開?指揮部裏眾參謀對此意見不一,甘岡上校的判斷也很謹慎,給出了9月7日、9月10日以及繼續推遲三個說法——這番說了等於沒說的話讓作戰參謀們忍不住翻了白眼。討論了半天,眾人只在一個觀點上取得了一致:古德裏安的進攻取決於他對北路佯攻情況的分析以及新抵達補給的多少。

高溫燥熱本來就讓人心浮氣躁,眼看一幹人等從中午議論到傍晚依然沒有確定性意見,急性子的英國第13軍軍長霍洛克斯少將就看不下去了:“諸位,既然不能判斷德國人的行動時間,我們為什麽不直接打過去?”

“打過去?”蒙哥馬利疑惑地問道。

霍洛克斯少將用教鞭點著北面意大利人占據的防守區域:“既然已查明是戰鬥力孱弱的意大利人,我建議直接包圍並消滅他們,然後從北路向南線迂回,與當面部隊形成對德國人的夾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