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小西行長的功名心(第2/2頁)

唯獨值得忌憚的是,城墻除了北面為平地之外,剩下三個方向都是江河。現在平手軍的別動隊暫時是在不遠處休整待命,想要擺開合適的陣型,必須要跨過至少一道水流才行。

而附近的水流最狹窄的位置,也有八到九間之多(14.5米到16米),趟過去倒是問題不大,只是近千人在這,水性可不一定都很好,不管是涉水強渡還是臨時搭建浮橋,總歸會鬧出不小的動靜來。

這可不比徒步潛行啊。

至少得往外繞開個一點距離,再悄然渡河,才能保證不被發覺。

然而會耽誤不少的時間……擡擡頭看看天,一個時辰之後天估計就蒙蒙亮了吧,那時候再進攻可就算不上是夜襲了。

也不是第一回來四國了,這個問題本應早就想好的!若是提前考慮到河流的影響,制定更科學的路線不就沒這個問題了?

——小西行長頗為懊悔自責。

甚至心裏隱約產生了“難道我真的不如山內一豐那小子”的懷疑。

其實他已經表現的夠好了,指揮一支十六世紀的部隊,夜間奔襲了三個多時辰,途中基本沒有掉隊,大致也到達了目的地點,做到這一點足以稱得上將才。

世界上就是有這麽一種人,天生具備無緣由的自信,甚至到了狂傲的程度,萬事都會近乎偏執地追求完美,一旦稍有差池就會強烈不滿。

一愣神的功夫,忽然身邊有個親信“咦”了一聲,然後輕呼道:“你們快看西北方向!”

小西行長下意識循聲望去,遠遠望見一堆星星點點的光源在緩緩前進。

這就奇怪了。

平手軍不大可能再派出第二支別動隊的,就算派了也不可能從西北方向出現。

一向宗和真言宗的門徒眾反敗為勝打上門了?沒道理這麽快。

那只能是——

三好長治得知平手大軍前來,驚懼萬分,慌不擇路地命令麾下國人豪族加緊出兵保衛勝瑞城,然後當真有些許忠臣日夜兼程的跑來救駕了。

這或許是個機會!

小西行長一言不發,揮手示意親信們跟上。

眾人很有默契,不需要解釋便大致知道了意思。

一主四臣五人,弓著身子,借助河邊的水草的掩護,往西北方向悄悄摸了過去,走到接近對方大部隊的位置。

借著對方的旺盛火光,耳聰目明的小西行長從旗幟上看出來五個家紋。其中有一個是三好家庶族的小笠原氏,還有一個是阿波有力豪族堀江氏。另外有一個看不太清的估計是三好家譜代的伊澤氏,至於剩下兩個辨認不出也無關緊要。

“看這隊伍,士氣不高,行動緩慢,甚至連斥候都沒派出來,可見軍容實在不怎麽樣。待會兒他們接近了城墻,要先核驗身份,讓守將打開城門,再逐一進去,流程肯定會花上很多時間。到時候只需要……對了,織田家的美濃人不是都挺喜歡念叨那個什麽‘竹中一十六人奪城’麽,今夜完全可以效仿一二……”

小西行長心下敲定了方案,眼中不自覺露出寒芒。

緊接著向後揮了揮手,領著四名親信小心翼翼地往後退去。

起初是彎下腰屏住呼吸在草叢裏摸索著潛行,生怕露餡;走了一二百步,方才加快了腳步,不再顧及踩到地面的輕巧聲響;又過了一會兒,通過星象和河流方向確定了位置沒錯,便大踏步往回奔跑了。

必須得要搶在敵方增援部隊入城之時,率領精銳武士,混雜在期間發起行動,才能達到出其不意,一舉入城的效果。

此外還得讓其他人繞到城的四面去,及時舉起火把,營造出千軍萬馬來圍攻的架勢,令三好長治不敢出逃。

當年竹中半兵衛十六人半夜奪城時沒能捉住齋藤龍興終是憾事,那並非指揮失誤的緣故,而是因為岐阜城——當年還叫稻葉山城是個規模極大的山城,指不定哪兒就有密道,實在不可能全部封鎖住。

但勝瑞城可沒那個條件!

竹中半兵衛做不成的事,我小西行長未必辦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