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戰前準備(第2/4頁)

韓國之所以還存活著,一方面是全靠魏國在背後支撐著,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秦國還不想打草驚蛇——出兵三十萬覆亡韓國,引起中原諸國的恐慌,使各國鐵了心合縱抗秦?這可不是聰明人的戰略。

在不嚴重驚動中原諸國的前提下,一點一點地蠶食魏韓兩國,這才是秦國的策略。

兩日後,即三月十六日,暴鳶帶著蒙仲前往宜陽。

途中,一行人經過了新城。

宜陽之戰後、伊闕之戰前,新城由秦將向壽把守,是當時秦國繼宜陽之後,攻打韓國的又一座前線重城。

隨後在伊闕之戰時,暴鳶在蒙仲的幫助下重新奪回了新城,將坐落於伊水西岸的新城,打造成防備秦國的第二道防線。

至於第一道防線,自然就是坐落於雒水北岸的宜陽。

在從新城前往宜陽的途中,蒙仲看到了不少小型的軍營,東一座、西一座,仔細數數怕不是有十幾座。

當他詢問暴鳶時,暴鳶解釋道:“這些沿途的營寨,可以有效地抵制秦軍的侵入。”

蒙仲不以為然,反問暴鳶道:“然而在我看來,這些營寨好比夜間舉著火把的士卒,純粹就是靶子……貴國在宜陽與新城之間設下這些營寨,我懷疑最終可能方便了秦軍。我要是秦將,趁貴國不備襲了這些營寨,隨後借此截斷宜陽與新城的聯系,幾個月之後,宜陽豈非是又落入了秦國的手中?”

暴鳶聞言皺了皺眉,問道:“那怎麽辦?”

蒙仲正色說道:“我觀雒水、伊水兩處之間,土地肥沃、牧草豐盛,貴國完全可以考慮在這邊發展,假如擔心在這邊開墾田地會被秦國破壞,那不妨在這裏放牧戰馬、訓練騎兵……這片平原非常適合騎兵活動,假如貴國不訓練騎兵控制這片區域,那麽日後,秦國的騎兵就會來控制它,你知道,秦國亦在大力培養騎兵……至於這些營寨,可以將其作為訓練騎兵之用,但最好別期待它們能在宜陽失守後起到夠延緩秦軍攻勢的作用,相信我,如果我是秦將,我第一個打的就是這些營寨,而不是宜陽。”

暴鳶思忖了片刻,旋即鄭重其事地點了點頭:“老弟說得對,過幾日我回新鄭,便大王啟奏此事。”

旋即,他又滿臉笑容補充道:“關於訓練騎兵方面,老弟可要多多幫襯……若是老弟能幫我韓國訓練出一支騎兵,那自是再好不過……”

蒙仲想了想說道:“單獨派人到貴國訓練騎兵,怕是……可以這樣,恰好我郾城正準備擴編騎兵,大司馬可以派一些人到郾城,到時候,我的兄弟穆武將會以對方城騎兵的要求去訓練他們,待那批人稱為合格的騎兵後,返回貴國,介時大司馬再以這批人作為骨幹,籌建騎兵,豈不是事半功倍?”

聽到這話,暴鳶頓時眼睛一亮,連連說道:“好!好!這個主意好!……介時老弟千萬別客氣,給我狠狠操練他們。”

蒙仲笑而不語。

約兩日之後,暴鳶與蒙仲一行人抵達了宜陽,抵達了這座最靠近秦國的城池,或者說邊境要塞。

作為韓國最初的國都,宜陽從一開始就是大縣的規模,並且有著相當堅固的城墻,以至於秦武王時期,秦將甘茂為了打下這座城池,非但消耗了大半年的時間,還前前後後還動用了整整十幾萬軍隊,花了極大的代價才打下了這座城。

毫不誇張地說,秦國這些年頻繁攻打韓國的基礎,就是因為秦國占領了這座宜陽,使無數秦人看到了可徐徐吞並韓國的希望,也使得韓國愈發恐懼秦國。

但伊闕之戰時,韓國趁機奪回了宜陽城,這使得韓人信心大增。

帶著蒙仲進入宜陽城後,暴鳶親自領著蒙仲參觀了這座城池,希望蒙仲能對這座城再發表一番建設性的評價。

鑒於欠著韓國一大筆錢,蒙仲也不好推辭,在仔細參觀了整座城池後對暴鳶說道:“宜陽,本就是一座堅城,據我所知當年秦國為了打下宜陽,亦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就我個人而言,這座城在抵禦外敵方面已非常出色,最多只能給予一些小建議。”

暴鳶連忙說道:“老弟請講。”

見此,蒙仲想了想說道:“我所說的小建議,其實就是查漏補缺……當初宜陽是如何被攻陷的?無非就是被秦軍圍城幾個月,既然如此,何不將宜陽打造城不懼圍城的城池呢?比如說,挖渠引雒水至城內,再比如在城內城外開恩農田,積蓄糧草……”

暴鳶聞言皺眉說道:“在城外墾田我還能理解,可城內……城內子民眾多,怕是沒有足夠的空地開恩,更何況,在城外墾田,我擔心會遭到秦軍的破壞……”

“我曾聽說有人因為吃東西噎住,從此索性就不再進食,最後差點活活餓死……宜陽離秦國頗近,城外的田地遭到秦軍破壞,這也是在所難免的,但總不能因為擔心秦軍破壞就放棄了屯田之策吧?這跟因噎廢食有什麽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