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屈原的改變(第3/4頁)

當然,這種事屈原也只能在心底想想罷了。

蒙仲是什麽人?

伊闕之戰中綻放光芒的魏國將星,魏王究竟要傻到什麽程度,才會將這等將才派到楚國?

這等將星,那是肯定得牢牢拴在魏國,豈能讓他產生別的想法?

於是屈原隨後就笑著說道:“可惜這事幾乎辦不成,因此,在下有意先讓韓國的公仲侈出任我楚國的令尹。”

“公仲侈……”

莊辛捋了捋胡須,若有所思。

作為楚國的臣子,他當然認得公仲侈,知道後者乃是如今韓相公仲瑉的弟弟,亦是一位具有國相之才的賢士。

問題是,公仲侈是否可靠?

然而,考慮到屈原有意推薦公仲侈,莊辛也能猜到這二人私底下必定有什麽協議。

對此他不打算細問,相比較這個,他更加在意屈原後續的計策。

要知道,他楚國的內部問題不僅僅只是一個令尹子蘭,更主要的還是楚王熊橫的昏昧與不作為,且屈原想要驅逐子蘭與其黨羽,這就勢必會涉及到楚王熊橫的態度。

莊辛想知道屈原將會如何安置他們楚國的君主,畢竟屈原方才曾說過“難以啟齒”這個詞,莊辛覺得很有可能就是在涉及熊橫的問題上。

聽了莊辛的詢問,屈原突然沉默了,過了足足半晌後,他這才低聲說道:“在下曾聽說,宋國的宋王偃極為好戰,繼位之後,擴充軍隊,先後與諸大國征戰,國相惠盎屢勸未果,便請來薛地名士薛居州,教導太子戴武……”

說著,他擡頭看向莊辛,也不避讓後者的目光,誠懇而毅然地說道:“於我王,能佐則佐,不能佐,那便……擇子而教、擇嗣而王!”

“……”

莊辛震驚地張大了嘴,難以置信地看著屈原。

擇子而教、擇嗣而王?

若楚王熊橫不堪輔佐,便廢立君主,另立賢君?

他此刻愈發肯定,屈原在來到了一趟葉邑後,確實好像變了個人,否則曾經的屈原,最多悲憤於國家的處境,絕對說不出“擇子而教、擇嗣而王”這一番話。

當然,仔細想想,其實屈原說得也沒錯,畢竟再這樣下去,他楚國的底子就要被楚王熊橫敗光了,搞不好還會亡國。

而莊辛乃是楚莊王的後人,他當然也不希望看到國家覆亡、山河破碎的局面,因此倒也並不抵觸屈原的話。

但盡管如此,從屈原口中聽到這番話,還是讓他大感驚詫。

見屈原目不轉睛地看著自己,莊辛猶豫了半晌,最終苦笑著說道:“這還真是……還真是一番‘難以啟齒’的話啊。”

說罷,他朝著屈原拱了拱手,正色說道:“屈大夫如此信賴在下,將肺腑之言相告,在下感激不盡……只要屈大夫並無私心,莊辛願鼎力相助!”

見此,屈原立刻表明心跡:“屈原之心,可鑒日月!若有一絲一毫的私欲,神人共戮!”

莊辛深深地看著屈原,見屈原態度嚴肅而真誠,他點了點頭說道:“既如此,莊辛會竭力相助!”

見得到了莊辛的認可與支持,屈原心中亦是大喜。

畢竟他這番心中的想法,雖然得到了蒙仲、向繚等人的支持,但蒙仲、向繚等人終歸不是楚人,可以的話,屈原還能希望能從舊日的同僚那邊得到支持——主要是心理上的支持。

畢竟廢立君主這種事,的確不是作為臣子應該做的事。

好在楚王熊橫不得人心,在聽了屈原的話後,莊辛絲毫沒有反對的意思,反而支持這件事,這讓屈原著實松了口氣。

因心中歡喜,二人連飲了兩碗酒。

隨後,莊辛用衣袖抹了抹嘴邊的酒漬,正色說道:“今日與屈大夫一席話,在下亦受益良多,我將於不日返回楚郢,不知有什麽可以幫上屈大夫?”

屈原想了想說道:“如今我最擔心的,即楚郢抵不住秦國的壓力,向秦國屈服……倘若莊大夫能說服我王,使他能堅定抗擊秦國的念頭,那就幫上大忙了。”

“唔。”

莊辛點點頭說道:“我離開楚郢前,大王招子蘭、昭雎等人商議擊退秦軍的對策,當時子蘭便曾提議割讓城池於秦國來換取停戰……”

一聽這話,屈原頓時皺起了眉頭,搖搖頭說道:“屈服於秦國,就會被秦國脅迫一共進攻魏韓兩國,介時我楚國的軍隊將為秦國而戰……到那時,方城就會成為我楚國的敵人……”

想到這裏,他便忍不住憂心忡忡。

秦將白起固然不好對付,於伊闕之戰擒殺魏國名將公孫喜,一舉揚名,但方城的蒙仲,卻足以讓白起都感到忌憚的猛將。

倘若楚國臣服於秦國,被迫協助秦國進攻魏韓兩國,那麽在楚國出兵的路上,首當其沖就是方城。

蒙仲的“資歷”,屈原這段時間也了解地差不多了,他知道蒙仲曾經乃是趙主父的近衛司馬,後在宋國逼陽阻擋其義兄、即齊國的名將田章,致使田章亦無法攻克逼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