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巧說屈原(第3/4頁)

對此,蒙仲亦不急著解釋,反問屈原道:“屈大夫可知,我與我兄弟幾人皆是宋人?”

屈原愣了愣,在看了一眼向繚後,點點頭說道:“已聽向邑丞說過。”

“那就好。”蒙仲點點頭,旋即又問道:“那麽,屈大夫可知,在下遠赴魏國究竟是為了什麽?”

“這個……在下還真不知。”

“為了救宋國。”

“救宋國?”屈原臉上露出幾許不解之色。

“唔。”

蒙仲用酒勺舀了一勺酒,在抿了一口後徐徐說道:“我年幼時,父兄皆死於宋國對外的戰事,後來我有幸見到宋王偃,我曾問他,為何要頻繁戰爭,致使我父兄死於戰場,宋王偃便回答道:今日我宋國不吞並小國增強實力,明日就會遭大國吞並。”

說著,他看了一眼屈原,沉聲又說道:“我宋國並不強,但地處中原腹地,但正所謂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我宋國因國內富裕而時時刻刻遭齊國等大國垂涎。我知道,我宋國短時間內難以有對抗齊國的實力,是故當年前往趙國,欲加固趙宋兩國的盟約,奈何最終失敗……此番我兄弟幾人投奔魏國,也非是想在魏國封君拜侯,而是為了加固魏宋兩國的盟約,倘若有朝一日,我能在魏國出任大司馬,待齊國進攻宋國時,我豈非就能影響魏王,使魏國出面幫襯宋國?屈大夫的處境與在下相似,在下感同身受,是故在下會盡力幫助屈大夫,而其他人,則未必。”

“原來如此。”屈原被蒙仲的解釋說服了,同時亦對蒙仲幾人多了幾分敬重。

而此時,蒙仲則趁機勸說屈原道:“既然在下可以為救宋國而暫投魏國,屈大夫為何不試試這個辦法呢?……相比較被流放於江南,無利益於楚國,為何不暫投葉邑?只要他日在下於魏國取得高位,借魏國之勢,遣屈大夫以使者的身份前往楚國,縱使楚王、令尹不親近屈大夫,卻依然要對屈大夫以禮相待……介時,屈大夫在楚國,不就說得上話了麽?”

這一番於情於理的話,說得屈原啞口無言。

仔細想想,蒙仲說的確實很有道理,並且,蒙仲也解釋了日後會盡力幫他的原因——即感同身受。

不得不說,屈原實在想不出推辭的理由。

『高明!』

向繚暫時給蒙仲使了個眼色。

雖然他也看得出,屈原還在猶豫,但不可否認,這位屈大夫已經有所動搖了,只要再加一把火,未必沒有機會拐到他葉邑——不,應該說,這事已經十拿九穩了。

蒙仲當然能注意到向繚給他的眼色,不過他沒有回應,繼續勸說屈原道:“屈大夫想要救楚國,但未必要留在楚國,古人雲,窮則思變,變則通,而現如今,屈大夫在楚國,在下以為已經走到了盡頭,楚王不肯重用,廟堂又有許多奸臣時時刻刻在楚王面前進讒,妨礙屈大夫回歸廟堂,在下以為,屈大夫此時就要設法‘變通’,不變則亡,變則通達,既然楚國這條路已步入死路,何不再試試別的路?何必要在死路上以頭撞壁,撞得頭破血流?”

說到這裏,他看了一眼屈原,見後者面露沉思之色,並未當即反駁,他順勢又說道:“我葉邑今吸收了諸多楚民,正缺一位眾人信賴的官員治理,倘若屈大夫肯在我葉邑屈就,無論是於葉邑而言,也是於那些楚民而言,都是莫大的幸事,這豈非勝過屈大夫流放至江南?”

“這……”

沉默良久,屈原猶豫說道:“請容在下……考慮一番。”

“無妨。”

蒙仲笑著說道:“屈大夫仔細考慮便是。”

筵席後,待屈原暫時前往縣府內的房屋安歇後,向繚笑著對蒙仲說道:“不愧是阿仲!我怎麽就想不到這個辦法呢?”

蒙仲輕笑著說道:“多看書,孟子說得很明白,君子可欺之以方,你以葉邑邑丞的身份出面懇請屈大夫在我葉邑屈就,他當然會拒絕,但若是你從有利於楚國的角度勸說,他就會動搖……明白了吧?”

“明白了。”向繚點點頭,旋即陰測測地說道:“明日,我就把屈原打發到城外,讓他與那些楚民相處,待他們彼此相處個一兩月,我看那屈原是否舍得離開?……他若要離開,我便叫那些楚民出面挽留。”

“……”蒙仲張了張嘴,表情古怪地說道:“阿繚,從你嘴裏說出口,怎麽盡是陰謀詭計呢?”

向繚毫不在意地說:“陰謀也好、陽謀也罷,只要能達到目的,那便是好計謀!”

蒙仲搖了搖頭,但又不知如何反駁向繚,只好隨他去了。

因為屈原的關系,蒙仲當日決定暫住葉邑,而不回方城或舞陽邑。

次日清晨,待等蒙仲起身後不久,他便看到了屈原。

見屈原面容疲倦,蒙仲便問道:“昨夜屈大夫不曾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