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回國慶功(第2/4頁)

聽了這話,竇興、魏青、梁習、費恢等將領立刻就醒悟了。

平心而論,作為犀武曾經的愛將,竇興、魏青等人不是沒想過由他們當中的一人去接替犀武的位置,只不過如今他們已打消了這個念頭罷了,原因就在於他們知道,還有一位更加適合的人選。

雖然心底稍稍有些不甘心,但他們必須承認,那名年輕人才是最合適的人選。

至於薛公田文這邊嘛,能不得罪盡量不得罪,若實在躲不過了,那也沒辦法。

反正公孫豎就是這麽想的。

他在魏國,話語權遠不如人稱犀武的公孫喜,因此想要把年紀輕輕的蒙仲扶上河東守的位置,公孫豎認為需要得到田文的首肯——至少不能讓田文出言反對。

否則,這件事真不好說。

而此時在返回城內的隊伍中,段幹寅亦在私底下詢問蒙仲,詢問蒙仲公孫豎對其的態度,畢竟據他看來,在公孫喜過世後的眼下,公孫豎已隱隱成為河東軍的領袖。

而對此,蒙仲微笑著回覆道:“公孫軍將很照顧在下,是一位可敬而大度的長輩。”

聽了這話,段幹寅立刻就明白了,在用稍帶意外的目光看了一眼遠處的公孫豎,不過考慮到四周人多嘴雜,他並沒有在做細問。

直到眾人回到段幹氏在大梁的府邸,段幹寅這才又問了一遍。

蒙仲亦沒有隱瞞,如實說道:“公孫軍將希望推薦在下出任河東守。”

這一番話,讓段幹寅、田黯、段幹崇幾人大感吃驚,就連對這些事素來不關心的公羊平,此刻亦忍不住轉頭看了過來。

“河東守?賢侄你確定是河東守?”田黯吃驚地連聲詢問蒙仲。

這也難怪,畢竟在魏國,「河東守」與「鄴城令」是最最特殊的兩個職位,前者是替魏王治理河東、防備秦國入侵,而後者是替魏王治理河北,警惕趙國對魏國不利,此前坐在這兩個位置上的臣子,便是公孫喜與翟章,即魏國碩果僅存的兩位擅戰之將。

縱觀整個魏國,再也沒有比河東守與鄴城令更加特殊的職位。

“確定。”蒙仲點點頭說道:“倘若公孫軍將不曾誆騙在下的話。”

“這可真是……”

與段幹寅對視一眼,田黯嘖嘖稱奇道:“我還以為犀武死後,公孫豎會自領河東守之職,卻沒想到……”

的確,無論是段幹寅還是田黯,都沒有想到公孫豎竟然有意推薦蒙仲出任河東守,畢竟蒙仲實在太年輕了,哪怕他們心底也希望給蒙仲鋪鋪路,都不敢在魏王面前推薦,免得惹來閑言閑語。

捋了捋髯須,段幹寅面帶驚訝地說道:“本來老夫還打算在大王面前推薦你為襄城令,但就眼下看來……唔,不如先觀望一陣。”

襄城令,顧名思義即治理襄城的縣令,此番秦國與魏國言和後,秦國將他們曾經攻占的襄城還給了魏國,因此魏國朝中還在商議究竟由何人出任該城縣令,因此之前段幹寅與田黯有意準備推薦蒙仲,他們覺得憑蒙仲此番的功勞,出任襄城令綽綽有余。

可沒想到,公孫豎竟準備推薦蒙仲為河東守——與河東守這個職位相比,襄城令簡直不值一提。

想了想,田黯與段幹寅商議道:“不若派人請公孫豎到兄府上赴宴,倘若公孫豎果真有這個念頭的話,他必然會赴約……如此,咱們也好提前做些準備。”

“唔……”

段幹寅沉思了片刻,旋即搖搖頭說道:“眼下公孫豎已被田文邀請到其府上,倘若你我派人前去邀請公孫豎,田文必然得悉,恐橫生枝節……這樣,待今明兩日大王於宮內設慶功宴時,我借故與公孫豎接觸一番,試探試探,看看他有何打算。”

“這樣倒也穩妥。”田黯聞言點了點頭。

待二人商議了,這才放過蒙仲,讓蒙仲終於有時間沐浴更衣以及歇息。

當日中午,段幹寅在府上設宴,權當為蒙仲等人接風。

筵席間,蒙虎大肆吹噓他在這場仗中的貢獻,不過最讓他沾沾自喜的,還得是他在新鄭時的勇猛——據他所言,當晚那兩名韓女都稱贊他勇猛非常。

對此,蒙仲、蒙遂、樂毅等人都感到有些尷尬,但段幹崇這位段幹氏的大公子,卻對蒙虎所講述的那些頗為神往。

當然,可不是指蒙虎夜禦二女,段幹崇作為段幹氏的大公子,身邊可不缺女子,他向往的是蒙虎、華虎、穆武三人各率三百余騎兵,攆著秦將白起萬余兵力逃奔武關的壯舉。

僅千名騎兵,竟嚇得過萬秦軍惶惶而逃,就連段幹寅、田黯、公羊平這三位長輩都覺得很不可思議。

段幹寅當即問蒙仲道:“賢侄效仿趙國組建了一支騎兵?”

蒙仲點點頭,解釋道:“當日,秦將白起在韓國四處攻打城池,對我率下魏軍避而不戰,意圖使我軍來回奔波,徒耗體力,因此我便組建了一支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