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新鄭的反應(第2/4頁)

所以在前幾年,在秦將向壽坐鎮宜陽之後,公仲瑉派族弟公仲侈前往遊說前者,希望向壽履行甘茂曾經許下的承諾,使宜陽的百姓回歸韓國,並歸還武遂——即上黨(郡)臨汾西南的武遂。

因為向壽乃楚國出身,他與楚國的關系很好,自然希望秦楚兩國聯合起來對付其他諸侯國。

於是當時公仲侈便對向壽說,如果秦楚兩國聯合起來進攻韓國,韓國必定滅亡,而到時候公仲瑉收拾一下,仍可前往秦國侍奉秦王,以此勸說向壽莫要逼迫太甚,向壽聽罷趕緊解釋,他主張秦楚聯合絕非是針對韓國。

由此可見,韓相公仲瑉在秦國的人緣確實不低,縱使韓國覆亡,他照樣也可以改換門庭在秦國立足,畢竟改換門庭這種事,在戰國年間極為常見,世人早已習以為常。

但在韓國尚未覆亡的情況下,公仲瑉自然還是要竭盡全力為國家、為君主謀取利益,這是作為臣子的操守。

在沉思了片刻後,公仲瑉率先前往王宮,請見韓王韓咎,向後者稟告滎陽、宅陽兩地被秦軍攻占這件事。

果不其然,韓王咎在得知此事後亦是面色大變,驚呼道:“莫非暴鳶已敗?”

見此,公仲瑉立刻將他所了解的情況告訴韓王咎,這才使這位君王稍稍心安:“這麽說,暴鳶並未戰敗,而是與魏軍達成了協議,趁機進攻新城與宜陽去了?……換而言之,是魏軍拖延秦軍不利,使這支秦軍跑到了我韓國境內?”

“正是!”公仲瑉點了點頭。

韓王咎聞言沉思了片刻,旋即沉聲說道:“立刻派人通知暴鳶,叫他安心攻打新城與宜陽,務必要收復這兩座城池!”

聽了這話,公仲瑉頗有些意外,擡頭看了一眼韓王咎,試探道:“大王的意思是,由我鄭城組織軍隊阻擋這支秦軍麽?”

韓王咎重重點了點頭,頗感惆悵地說道:“父王過世之前,曾對寡人說過一席話,他生平最遺憾的一件事,即眼睜睜看著宜陽被秦國所奪。秦國占據宜陽之後,千裏三川(郡)皆為秦國所有,國力日益增強……今暴鳶有機會收復宜陽,寡人又豈能拖他後退?告訴暴鳶,縱使秦軍殺到新鄭,他亦不許從新城、宜陽兩地退兵!”

“老臣謹遵王令。”

公仲瑉聞言拱手拜了拜,旋即又試探著道:“但若要再組織軍隊阻擋這支秦軍,老臣認為,應當委任一名能夠勝任的人才。”

“哦?”韓王咎聞言欣喜問道:“相國有何推薦的人才麽?”

“老臣推薦我的族弟,公仲侈。”公仲瑉正色說道。

“公仲侈……”

韓王咎的面色變得古怪起來,年僅三十歲不到的他,負背雙手在宮殿內徐徐踱步,似乎是對公仲侈這個名字頗為忌諱。

見此,公仲瑉連忙又勸說道:“大王,我弟侈的才能,十倍勝過老臣,先王在世之時,最為倚重的莫過於公叔嬰與公仲侈……”

“……”

韓王咎瞥了一眼公仲瑉,沒有說話。

或許有人會感到奇怪,韓王咎既然重用公仲瑉為國相,但為何對公仲瑉的族弟公仲侈卻這般諱莫如深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

因為當年老韓王過世前,鑒於太子嬰早早病故,他準備在二兒子韓咎與三兒子「公子蟣虱」之間選一人繼承王位,而當時公叔嬰支持韓咎,而公仲侈則支持公子蟣虱。

最終,公叔嬰憑借勢力與手段,擊敗公仲侈,擁立韓咎為韓王,而韓咎在繼位之後,亦立刻任命公叔嬰為國相。

後來待公叔嬰過世,韓咎才任命公仲瑉為國相,至於才能尚在公仲瑉之上的公仲侈,則逐漸被韓王咎所淡忘。

可能是察覺到了韓王咎的為難,公仲瑉試探著說道:“大王,不如這樣,先不冊封公仲侈的官職,讓他以老臣門客的身份帶兵阻擋秦軍,若戰敗則重罰,若戰勝秦軍,再做獎賞?”

韓王咎沉思了片刻,終於點點頭說道:“好吧,就按照老相國的意思。”

“多謝大王!”

公仲瑉面露喜色,告辭離去。

回到自己府邸後,公仲瑉立刻喚來衛士,吩咐道:“替我把公仲侈找來。”

衛士依令而去,大概一個時辰後,便將公仲侈帶到了府內。

由於已多年不在朝中任職,公仲侈並不清楚國內的事務,見族兄公仲瑉派人傳喚自己,還以為是一起吃酒,在見到兄長後,便笑呵呵地說道:“族兄今日叫我來,莫非是一同吃酒麽?”

見此,公仲瑉立刻板起臉說道:“正經些,今日是為國事傳喚於你。”

公仲侈愣了愣,旋即臉上的表情立刻變得不以為然起來,因為他很看不起如今的韓王韓咎,在他看來,韓咎的才能遠遠不如「公子蟣虱」,之所以能繼承韓王之位,只因為公叔嬰與韓咎趁「公子蟣虱」在楚國作為質子時,耍弄手段,令後者無法回到韓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