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反擊的開端(第2/4頁)

說完之後,他可能是不放心,又補充了一句:“眼下乃是我僅存的六七萬軍隊生死存亡之際,我不希望再有人因為私欲,而令出現更多的傷亡,甚至於令我軍全軍覆沒。若誰對蒙仲的計策有何異議,當眾可以提出;但倘若無有異議,則不得違抗!……若非蒙仲昨夜勸我退守伊闕山,我主營十六萬大軍,恐怕已在昨晚被秦軍殺地片甲不留!明白麽?!”

“喏!”

竇興、魏青、費恢、鄭奭、蔡午等軍司馬抱拳應命。

“很好!”公孫豎滿意地點點頭,旋即正色說道:“好了,你們幾人立刻去召集仍有鬥志的士卒,我相信對於昨晚的戰敗,想必仍有不少士卒心存不甘,只要你等按照蒙師帥的囑咐,將秦軍描繪成「只敢背後偷襲、卻不敢正面與我軍交鋒」的無恥之軍,那些尚有余勇的士卒必然會聽從號令……蒙師帥,你留下。”

見公孫豎留下蒙仲,竇興、魏青、費恢、鄭奭等人都猜到公孫豎肯定是有什麽話單獨對蒙仲講,因此很識趣地離去了。

看著這些位將領走遠,蒙仲抱拳對公孫豎說道:“不知軍將有何吩咐?”

只見公孫豎疲倦的臉上擠出幾分笑容,誠懇地說道:“蒙仲,其實犀武也好,老夫也好,都知道你的才華遠不止於師帥,但犀武……”說到這裏,他稍稍一停頓,轉口又接著說道:“眼下犀武不在,老夫知道其實你才是擔任主帥的最佳人選,但我恐你不能服從,是故……”

一聽這話,蒙仲頓時就明白了。

其實方才他也稍稍有些納悶,納悶於公孫豎居然沒有委任他以更高的軍職,卻自說自話取代了犀武的主帥之職,而眼下仔細一想,公孫豎這分明就是在給他鋪路:倘若公孫豎方才推薦他出任主帥,底下肯定會有魏軍不服;但倘若是公孫豎自領主帥之職,事事詢問蒙仲,這跟蒙仲擔任主帥,其實是沒有多大區別的,更巧妙的是,公孫豎的威望足夠高,足以激勵剩下的魏軍協心合力。

說白了,即當初在宋國逼陽時,宋太子戴武與他的合作方式。

可能是見蒙仲不說話,公孫豎會錯了意,好言安撫道:“蒙仲,老夫知道以你的才華,屈居師帥之職未免屈才,待等你的計策順利施行,在軍中積累的些威望,老夫定然會在諸將面前推薦你為‘假帥’……”【PS:假帥,即代理主帥。】

此時蒙仲已回過神來,連忙解釋道:“公孫軍將誤會了,在下不是意思,在下方才只是想到了過去。當初我在宋國時,我宋國的太子戴武,亦是自領主帥之職,卻將軍權放任於我……只要公孫軍將能信賴在下,在下其實更傾向於公孫軍將擔任主帥,這樣能更好地安撫士卒的心。”

“哦?”

公孫豎聞言感覺有些不可思議,笑問道:“如此說來,蒙師帥毫不在意那個主帥的虛名?”

蒙仲亦不過分謙遜,聞言平淡地笑道:“倘在下只是貪圖名爵,在宋國時就能擔任軍司馬之職,何必跑到魏國來屈就師帥一職?……至於眼下這場仗,只要公孫軍將能信賴在下,在下定然會竭盡所能,挽回劣勢。對於我而言,魏國贏得這場仗,至少能力保不敗,這是在下唯一所求。”

“……”

聽完蒙仲這一番話,公孫豎感覺頗有些不可思議。

平心而論,他與蒙仲的相處時間也不多,無法判斷蒙仲的這番話是否出自真心,但從蒙仲誠懇的態度來看,公孫豎最終還是選擇相信。

點了點頭,公孫豎鄭重其事地說道:“既然如此,這件事就放一放再說……蒙仲,我把剩余六七萬魏卒的生死存亡,皆拜托給你了。”

聽聞此言,蒙仲當即抱拳回應:“軍將……不,請假帥放心!”

說罷,他轉身朝著山下走去,然而還沒走出幾步,就被公孫豎又喊住了。

只見公孫豎看著回過頭來的蒙仲,臉上露出幾許復雜神色,欲言又止,良久他嘆息道:“沒事了,你去吧。”

“……”

蒙仲默默地抱了抱拳,什麽話都沒有說便離開了。

他其實能猜到公孫豎最後究竟想說些什麽,無非就是希望他想辦法營救公孫喜。

說實話,倒也不是蒙仲厭惡公孫喜,不肯搭救,問題是這件事實在很困難。

公孫喜是什麽人?大名鼎鼎的「犀武」,魏國的名將,此番秦軍好不容易抓到公孫喜,豈會輕易被他魏軍奪回去?

毫不誇張地說,就算是秦軍被魏軍擊潰,那些秦國的士卒都會將公孫喜帶到秦國的王都鹹陽,由秦王嬴稷親自發落。

而正是因為「救回公孫喜」這件事異常艱難,是故公孫豎方才猶豫了半晌,最終還是沒有開口,免得給蒙仲增添更多的壓力,畢竟當務之急,是讓他們麾下六七萬魏軍重新振作起來,營救公孫喜這件事雖然重要,但與前者相比,也必須得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