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蒙仲與趙王何(四)(第2/3頁)

說到這裏,他搖了搖頭,語氣低落地說道:“寡人的王位,是我的母親為我求來的,在這世上,亡母是對寡人最好的人,我不允許任何人說她的壞話,哪怕她確確實實做了一些不好的事……”

他用警告的眼神注視著蒙仲。

不過對此,蒙仲倒是並無反感,反而點點頭說道:“母親對於自己的子女,確實無私奉獻,臣的母親,她不像惠後那樣身份尊貴,但自家父過世後,母親含辛茹苦將我兄弟二人撫養長大,辛勞於農事,臣年幼時時常想幫母親一起參與農事,但她總是以臣年紀太小而拒絕……”

聽著蒙仲的話,趙王何的眼神逐漸變得溫和了許多。

因為昨日他就聽蒙仲講述過前者家中的事,當然也知道自蒙仲的父親蒙瞿過世後,是其母葛氏含辛茹苦撫養蒙伯、蒙仲兄弟二人,當時趙王何就覺得,那是一位可敬的母親。

聊著聊著,二人又料到「趙王何與趙主父的矛盾」這一話題,對此趙王何搖搖頭說道:“寡人對主父,其實並無怨恨,雖然主父寵愛的只是我的母親,但亦不曾虧待寡人,更何況主父將寡人立為太子、隨後又傳位於寡人,寡人對主父唯有感激……”

“只是感激,而沒有親近麽?”蒙仲插嘴問道。

趙王何看了一眼蒙仲,在沉默了半晌後,這才說道:“是主父不願與我親近。”

蒙仲想了想,微微點了點頭。

雖然這只是趙王何的一面之詞,但蒙仲好歹也在趙國呆了大半年,也曾多次看到趙主父與趙王何接觸時所發生的事,他必須得承認,趙王何確實已經做到了作為兒子該對父親的尊重,問題在於趙主父那邊——惠後死後,趙主父後悔將王位傳給性格不像自己的次子趙何,而希望傳位於更像自己的公子章,這是其一。

其二,即此刻還在壯年的趙主父,後悔這麽早就傳下了王位。

只是這兩個原因而已。

不過即便如此,蒙仲還是覺得,趙主父與趙王何矛盾,其實還是可以化解的,只是過程不是那麽容易而已。

“君上想過與趙主父化解矛盾麽?”蒙仲想了想問道。

聽聞此言,趙王何輕笑著反問道:“卿以為寡人沒有嘗試過?”

“臣的意思是,君上好好與趙主父談一談,推心置腹地談一談。”說到這裏,蒙仲頓了頓,最終還是決定將他所猜測的一些原因告訴趙王何:“君上,這只是臣的猜測,不過君上可以作為參考:臣覺得,趙主父如今與你的矛盾,大概有這麽兩點。其一,當初趙主父將王位傳給君上您時,一方面是因為惠後的懇求,而另外一方面,也是為了能專心對付中山國,對付齊國……只是趙主父沒有想到,當他將王位傳給君上您後,他逐漸失去了權力。臣這話,不是說趙主父貪戀權力,您要知道,趙主父是在趙國最危難的時候繼位,挫敗了諸國的陰謀,此後,聯合宋國、燕國,乃至秦國,使趙國發展到如今的地步,臣認為,沒有趙主父,就沒有今日的趙國。”

“唔。”趙王何點點頭。

這一點,他也是承認的。

“……然而這樣一位帶領趙國走到今日的雄主,在壯年時就逐漸失去權力,出於世人趨炎附勢的人性,趙國的臣子逐漸拜投到君上這邊,君上且設身處地地想一想,如果您是趙主父,是否會對此心存怨恨?”

“唔……”趙王何微微點了點頭。

見此,蒙仲又說道:“但是這一點,其實並不難化解。古人雲投其所好,既然趙主父希望被人擁戴,您就從這方面滿足他即可……比如說,宮筵時的坐席,如今您與趙主父平起平坐,但臣建議,您不妨讓趙主父處在更尊貴的位置,比如讓趙主父的案幾更大些,更奢華些。再比如,哪怕趙主父已搬到了信都,但君上仍然可以將邯鄲王宮中最大的一座宮殿留給趙主父。臣聽說齊國的君主田地,不惜大興木土為其父建造宮殿,尊敬自己的生父,這也是孝順,誰會為此指責什麽呢?畢竟,哪怕是一國之君,也是有父親的!總而言之,君上只需讓人能確確實實感覺到,趙主父比您更尊貴一些,而不僅僅只有一個‘主父’的稱謂,長此以往,趙主父就會滿足。”

“卿這個建議……”

趙王何眼眸中閃過幾絲異色,因為蒙仲所提出的建議,此前還真沒有人向他提出過。

“不過,那第二點呢?”他詢問蒙仲道。

所謂的第二點,即「趙主父希望性格更像自己的公子章來繼承王位」這件事,這也是父子二人的矛盾中,最難被化解的一點。

蒙仲想了想,回答道:“這第二點,有兩個解決的辦法。最上策,君上與公子章和解,其次,說服趙主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