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8章 克拉科夫之戰(四)

陸越看著戰場,“令蕭合達引甲騎、輕騎各五百繞波蘭軍之後,使張子蓋引一千騎進援耶律宗雷。”卻是這不長的時間裏,耶律宗電已經把波蘭輕騎兵給盡數收拾了去,留下一營的人馬看管押送俘虜而回,另外自引四營騎兵沖向了波蘭前陣的步兵。

但是耶律宗雷卻陷入了波蘭人的陣中。

雖然這一時期的歐洲軍隊的軍事素養要遠不如陸齊,但這卻也不等於說人家從上到下就都是紀律渙散的烏合之眾。

歐洲人在用騎兵沖陣的時候,他們也是有陣列的。與輕騎兵完全不同,縱然陣列看起來不那麽嚴整,可再不嚴整的陣列那也是陣列不是?

階梯型沖鋒,就是歐洲騎士攻擊時候的常用手段。

而組成‘階梯’的騎士群,數量並不多,從少到二三十人,到最多的五六十人,除非是騎士大國的隊伍裏,你很少能看到百人規模的‘階梯’。

這不是因為騎士少,而是因為他們的軍事配合不默契。

階梯型沖鋒就是在大小貴族旗幟的引領下,展開的騎兵群沖擊。為了最大限度的發揮出自己的力量,需要騎兵集群排成穩固陣線,彼此間縮短橫向間距,相聚很近。然後像一堵墻一樣直直向前!

騎士們夾槍沖鋒,開始時小跑前進,只有在最後一刻才發動沖鋒,以防馬匹疲倦或隊形混亂。騎槍在一開始是豎舉,只有在接近敵人時才被放下平舉,以期正面擊中敵人或是他的盾,而且騎槍要抓牢並保持臂下夾持。

後者長度很長,長度一般為9至14英尺,也就是三米到四米。只看造型與中國的馬槊很相似,但實則卻截然不同。馬槊多耐操啊,西式騎槍卻是消耗品。槍柄多用樺木等脆木。沖鋒一波,捅中人了槍柄就會斷(要不然騎兵的手就斷了)。

也所以,歷史上的墻式騎兵【近代騎兵】在歐洲世界誕生,也不是沒有緣故的。但因為彼此間的默契不夠和生疏的配合,波蘭人的‘墻’比起陸齊軍的‘墻’真的是差遠。

眼前的波蘭騎士,十人一列似乎就已經到了他們的極限。

故而,亨利克帶領的精銳騎兵,實則就是一個個堅硬的小石頭,耶律宗雷部算是一柄大鐵錘了,最初它可以輕易地砸碎一個又一個的小石頭,然波蘭人數較多,至少比起耶律宗雷部是多的,後力不濟,那就只能尷尬了。

陸越現在就讓自己的禁軍副統領張子蓋引一千騎進援耶律宗雷。這張子蓋就跟陸川身邊的成閔、王勝一樣,是陸越為就國前的護軍中的大將,也是一個很猛的人。

極短的戰陣間距給了張子蓋軍很大便易,幾乎是陸越這邊剛剛下令,眼睛眨上幾下,那邊張子蓋就已經引著馬軍沖進了波蘭騎軍中。

僅僅是在這個刹那,張子蓋軍就如一支利箭轉入了波蘭騎軍的陣中。亨利克自然也發現了聯軍的進援,也派出一支隊伍前來阻擊。

可張子蓋軍的前方是一個主力騎軍營排出了墻式陣線,整體突入進來。前來阻擋的波蘭精銳騎兵是擋者披靡。

雖然聯軍的精銳騎兵也付出了血的代價。轉瞬之間,整個前排百名甲騎就幾乎被打掉了一半!但這對波蘭人的殺傷顯然更厲害。

前方五排甲騎如墻而進,後頭又跟著五百甲騎趁火打劫,亨利克就覺得只是轉瞬間局勢就又不同了。

他臉色變得蒼白無比。

“怎麽可能?這怎麽可能?”

他怎麽也想不通,那麽雄健威武的騎士,怎麽一下子就被中國人給湮沒了?

當張子蓋引著一千甲騎殺入戰陣中後,局面就已經徹底變了。耶律宗雷與張子蓋兩軍相合就是兩千甲騎,這個數字比起波蘭人的騎士自然還趨於劣勢,可千萬別忘了雙方戰鬥力上的差距。

這種正面廝殺,兩千甲騎就算不能撕碎了波蘭人的騎士,也不可能輕易的就被波蘭人給擊敗。可以說,當後續的張子蓋軍殺進去後,短期內,那片戰場上就形成了一個短暫的僵持。兩軍誰也不能立刻將對手擊敗。

唯獨可悲的是,那裏對戰的雙方,一邊是波蘭人大半的精銳,另一邊卻只是陸越的一部分力量。

耶律宗電引著輕騎繼續向波蘭人的前陣步兵沖去。

瓦迪斯瓦夫在後方看的臉色沉重,他當然明白中國人的用意是甚。用精銳騎兵纏住自己的騎兵主力,然後以弓騎兵打散戰力和鬥志兩薄弱的征召步兵,然後大軍出擊,想要擊敗波蘭那還不是手到擒來?

尤其是中國人還早早的派出一支騎兵繞到了波蘭軍的後方,這可不是在為收盤做準備麽。

“告訴前軍,守住陣線,一定要守住陣線!”瓦迪斯瓦夫緊張的叫著。

要知道,波蘭人為數不多的披甲步兵可都在大量的無甲征召兵之後,若是那些個農夫放了羊,一窩哄的向後潰敗,披甲步兵就是要上前也被堵死了道路。可惜這個時候再讓披甲步兵上前,然後撤回一部分無甲的征召兵,已經是不可能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