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3章 看你是借是不借?

“三郎,去給爹把報紙拿來。”齊魯登州城內的一處兩進的四合院子內,一名頭發已有些花白的中年人伸起腰來,右手捶了捶過度勞損的腰肌後,略有些慵散地說道。

他腳邊放著一躺椅,觸手可及出就有一小茶幾,上面擱了一壺清茶,還有一副眼鏡——當年中原之地只有高官顯貴才能擁有的一副眼鏡,現如今已經在民間普及開也。

隨著陸齊對塞北草原的征服,北地大量的天然堿流入中原來,陸齊的玻璃制造業自是水漲船高,更上一層樓,而眼鏡這類物件,就和那早年的玻璃器皿、玻璃鏡一樣,價格一落再落,飛入了尋常百姓家中。

大量廉價而質高的天然堿還影響到了造紙、紡織、制革等化工行業,那都是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的。

——所謂的天然堿就是天然蘇打,不僅在玻璃制造上,還可用於肥皂和去汙制造、紙漿和造紙等造紙業,及皮革的處理方面。陸謙就記得後世中原南陽的桐柏,蘊藏著大量的天然堿。早早就使人去勘探了,結果忙碌了三年余,始終沒有找到天然堿礦。後世大名鼎鼎的吳城堿礦與安棚堿礦,至今是渺渺無蹤影。那可是世界上僅有的四大古天然堿礦之二啊。但叫人意外的是,勘探隊在桐柏奔波探尋,天然堿沒找到,卻尋到了一大型露天金礦,及一超大富銀礦。

這到讓陸謙腦海中沉寂了很久的記憶有些泛起,桐柏似乎是一個礦產物資非常豐富的地方,不,是整個南陽盆地都如此。

因為對桐柏的天然堿礦只是聞其名不知其詳,且又有了塞北的天然堿來代替,加之金銀礦的被發現,那失落感幾乎微乎其微。

此話略過。就看很快,一名十三四歲的小夥子從屋裏躥了出來,他左手拿了個肉饅頭在啃,右手捏了一摞報紙,到了父親面前很輕率的把報紙投到茶幾上,結果嘩嘩啦散了一地。

中年人立刻用嚴厲的目光瞪了過去,說道:“混賬東西,這是報紙不是廁所的草紙,這般不知好壞,讀書都讀進狗肚子裏了?”在如今時代裏,老輩人物對於報紙的尊敬度還是很高的。報紙在他們心目中的形象與書籍很有相似處。但年輕一輩呢?就像眼下的這小子。從他記事之日起,報紙就成為了他生活中的一部分,是觸手可得的東西。而且二三十年的發展,現如今的中國本土,報紙遍地,各省州縣都有報紙,會認為它‘珍貴’才有的鬼。

中年人一一將散落的報紙撿了起來,拍打去上頭的塵土,放在茶幾上,這才重回躺回椅子上,拿起一份來細細翻看。

小夥子則撇了撇嘴,轉身回廂房去了。

作為一名捕鯨船隊的老兵,退役後的中年人並沒坐吃山空,而是一邊將資金並購了土地【使用權】,種植棉花、大豆、煙葉等經濟作物,另一邊把資金投入到了股市中。雖然他的本錢很少,可這些年陸齊各處的股票就很少又見跌落的,趕上了牛市,豬都能飛。年年有分紅,多支股票加在一塊,資本和收益之豐富讓他不遜那幾個在退伍後下到商海裏拼搏的戰友。

而作為登州城內的富裕階級,看報紙也是中年人長久以來的習慣了。這是他早年在捕鯨船隊時養成的習慣,因為軍中的教習天天都會帶著他們看報紙。後來習慣成自然。

何況這些報紙不僅意味著見聞趣談,更意味著財富。

就像他曾經投資的海州磷礦,那就是通過報紙才弄明白了磷礦的意義是什麽,從而早早的投入去一筆資金。雖然對比整個磷礦的投入基金只是九牛一毛,但三百塊銀元也讓他拿到了三十股票據。現如今才三年的時間,昔日的三百塊銀元已經變成了上千資本,更年年都有分紅,積累來也有小五百塊。

一年翻一倍還多,這般的好生意就來自報紙啊。

所以,他的身價一點也不比那幾個湊錢投入商界中拼搏的昔日戰友要差。在這登州城內,屬於絕對的富裕階層。

時間一晃就到了半晌午。中年人起身回屋,換了一身體面的衣服,家中的仆人則已經為他備好了馬,是的,馬,而不是馬車。

齊魯是陸齊的發祥地,也是現今時候中土各行省中參軍積極性最高的一省。在這裏,以中年人退伍兵的身份和現今的歲數,出入若乘坐馬車,那是會被他的朋友親戚笑話的。

等到中午時候,中年人歸來,女主人早已經備好了飯菜。

午餐的內容很好地體現了齊魯小有資產階層的生活水平,一盤白面饅頭,兩葷兩素,外帶一鍋燉的發白的魚湯,再加一壺燒酒,非常不錯了。

登州之地近海,水汽濕重,尤其是中年人這種水軍裏混跡過的退伍兵,飲用燒酒可活血通脈,驅寒祛濕,老早就離不得了。就像他們對鯨肉和海鮮的依賴性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