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1章 父皇這是甚意思?

史文恭已經在家“閑賦”多年,在禦前司掛著一個閑差,整個人骨頭都要松散了。

近日裏忽的喜從天降,竟然被陸皇帝付以重任。那一瞬間人都要歡喜傻了。

金陵城內多的是梁山泊裏的老兄弟,史文恭以‘勇’聞名當世,但綜合素()質可真的算不上頂尖,陸皇帝舍棄了諸多老人,而選了他做這個二路元帥,史文恭驚訝之余就只剩滿滿的感激了。

甭管啥原因,這就是隆恩。

史文恭手下還領有兩員大將,其一是老將解元,當年與王德齊名之人,但因不善鉆營,無人提攜,更是時運不濟,如今混的可不如王夜叉。再有一個則是小將嶽雲了。

嶽飛的第一個孩子,名字是陸謙親自起的。雖然老娘不再是那個有眼無珠的劉氏!

嶽雲年紀不大,但武藝是真的很強,也該說是嶽飛基因強悍了。畢業於武略院,軍機謀略自也是不弱。如今年齡的嶽雲,或許比不得歷史上同齡時的他老於軍旅,畢竟後者是十二歲就隨著嶽飛進了軍營的。但他的前途,雖然敢不高看?

嶽飛現下儼然就是‘天下第一名將外加帝國大元帥’,陸皇帝對之信任有加,二十年恩寵不變。但嶽飛卻無一絲的囂張跋扈之意,就是他的兒子,也皆是言行謹慎,嚴於律己之人。

嶽雲就是這樣。

與陸謙‘記憶’中的他,形象是全然兩樣的。

畢竟嶽飛父子的史料被刪除、遺失甚多,陸謙‘記憶’裏的嶽雲更多是個‘片面’的他。比如他十二歲從軍入伍,十六上戰場。在收復隨州、鄧州等地一戰中,十六歲的嶽雲手持鐵錐槍,沖鋒在前,勇不可擋,第一個登上久攻不克的隨州城頭。後又隨軍北征,收復鄧州,屢屢陷陣先登,無不勝。以至軍中皆稱他為“贏官人”(官人為宋代對男子的尊稱,“贏”此指常勝不敗之意)。

郾城大戰。嶽雲再身先士卒,率背嵬軍騎兵沖撞金軍敵陣,挫敵銳氣,又反復沖殺,為這場重要的主力決戰獲勝立下大功。

潁昌之戰,還是嶽雲,22歲的他率領800背嵬軍首先馳擊金軍。雙方激戰幾十個回合,殺得“人為血人,馬為血馬”,仍無一人肯回顧。

這樣的嶽雲直給人一個銳不可當的蓋世猛將兄之形象。可實際上嶽雲之職位卻是機宜文字——主要負責機密文字記錄,為軍中之要職。

很是有一種呂溫侯當主簿的感覺在!

但無論如何,看看現在的嶽雲,謹言慎行,嚴肅守紀的都有些刻板的青年,陸謙心中都是有種深深的違和感的。

但同時他也清楚,嶽飛如此約束家人,雖不乏性格使然,但也更是一種自我保護,也是為了全他與自己的這段“君臣相得”的佳話。

現在陸謙的‘回饋’也是大的驚人,一出手,嶽雲就以‘參贊’的身份進到了軍中。位僅在史文恭、解元之下。

名義上是文職,可實際上呢?誰不知道嶽雲的底細?

別說是史文恭了,就是陸謙的那幾個兒子,都不會有人會故意擺臉色難為嶽雲。誰會沒事找事的與嶽家人過不去啊?

這不是身份高低的問題,而是腦殼有沒坑的問題。

陸謙對嶽飛是怎樣的信重,陸豫、陸雲他們會心中沒譜嗎?

不過啊,遠水解不了近渴。史文恭他們從中原到黑海,那可要好一段距離奔波的。比他們快出許多被的飛鴿傳書,快馬急報,早就將消息傳進了所有人的耳朵。

“嘶……”陸豫、陸雲等皇子,有一個算一個,看到傳來的文書,那都是倒吸了一口涼氣。

抽調他們手下的全部馬軍,匯合老八陸越部,加上楊志麾下部分精兵猛將,當然還有遠在中原的史文恭所部,合而攻伐羅斯!

“你們說,父皇這是甚意思?”

幾位皇子,願去不去,全憑己心。陸謙把話說得很明白,但幾個皇子心思各異,有的是壓根都不願意湊過去,比如陸豫。他在宋江、吳用手下忙得團團轉,可自我感覺很充實,覺得見識能力都有不俗的提高。然也有如老三陸川的,那就是很願意去見識一番不同的風情。

他並不是掛心自己可能遭受的威脅,反而對異域風光更是好奇!

在天竺在天方,他已經見過不少金發碧眼的人了,那是個與中原全然不同的人種,就像黑蜀黎一樣神奇。他真的很想去那些人的老家逛一逛。

羅斯人雖然只是一神世界的邊緣,但也很有吸引力的。

只是陸川想的更深!

老頭子究竟是怎麽想的?

真就只是要討伐羅斯嗎?

以他對自己老子的了解,討伐羅斯只是開胃小菜,就像當初大軍進入西域,殺入東喀喇汗國一樣。後者也是天方世界的邊緣!

“陛下是何等人物?說是胸懷日月,吞吐四海也不為過。豈會只看中了區區一羅斯?”那看中的肯定是整個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