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9章 來得早不如來得巧

人生的旅途中總是有無數的驚喜和意外。比如自信滿滿的失敗,比如始料未及的勝利!

……

阿蔔杜勒·邁吉德的攻勢到來的很快。只是五天的準備時間,塞爾柱軍隊就開始了進攻。他們一面從東部的城墻下手,另一方面也嘗試從西城區直接渡過底格裏斯河。但這些努力都沒有收到什麽成效。

攻城戰是考驗雙方工程技術水平的戰鬥。經歷過天方黃金時代的巴格達,依然擁有較多的科技遺產。工程師和工兵們,用加固的城墻和城門,抵抗著塞爾柱軍的攻城錘的襲擊。安放在城頭的弩炮,也可以發射帶有石油等燃燒物的砲石,亦或者是一包包威力有所減少的藥粉。

藥粉的配方早就在天方世界流傳,大批的硫磺更是從穆克塔菲手中轉去胡摩斯,巴格達沒有隱藏著的藥粉加工廠才是怪事。

相比之下,塞爾柱軍隊在這方面的準備就不夠充分。他們也有藥粉包,但卻很難送上城頭。一是因為大批的技術人才都被桑賈爾抽去了波斯高原,短短幾日時間並不足以讓他們制造出多麽傑出的器具。二是因為守軍一方占據著地勢。同樣是弩炮,同樣是投石車,守軍的射程比他們更遠。

他們僅僅制造了並不復雜的攻城錘、雲梯和少量遠射武器,根本無法在技術和數量上碾壓守軍,獲得優勢。

巴格達的戰爭並沒有快速展開,再迅速結束。出人豫料的,人數遠少於塞爾柱軍隊的守軍在危機中爆發出了強大的韌性,死死地抵擋住了阿蔔杜勒·邁吉德的猛攻。

在最初的幾日過後,戰爭出人豫料的進入到了僵持狀態。

在戰爭中學習並熟悉戰爭的守軍,甚至在戰爭開始的第六天裏,當塞爾柱人修補好了底格裏斯河上的一條浮橋後,血戰底格裏斯河畔,死死地抵擋住了對方的進攻。

塞爾柱人的工兵在己方的火力壓制幫助下,終於修復了底格裏斯河上的一座橋梁。大隊蓄勢待發的重步兵蜂擁而上,用人力投擲的小型油罐或是手雷開路,企圖迅速擊垮守軍的防禦。

因為巴格達的城防工事設計的非常巧妙,東城墻高大堅固,絕非一時半會兒就可以拿下的。倒是底格裏斯河,那只是一條河,只要塞爾柱人的大軍成功的登上對岸,阿蔔杜勒·邁吉德有絕對的把握掃平河東的抵抗。

但僅僅一座橋的空間,並不能讓塞爾柱人數量占優的部隊盡請施展。守軍一樣調集重兵來堵住這個缺口。身披重甲的持盾步兵,用密集的方陣來迎接加速沖鋒的對手。雙方在漫天飛舞的油罐、手雷和箭矢的籠罩下,進行了一場真勇士的較量。戰鬥持續了整整一日。

突厥人固然英勇,但天方人同樣打出了血性。

穆克塔菲甚至都親臨前線督戰,所有人都知道這一戰的重要性,他們必須堅持住。

穆克塔菲還調來了弩炮,朝著河對岸的塞爾柱人射擊。塞爾柱派出勇士,一度殺到了對岸,用手裏的油罐和手雷摧毀了多門弩炮。可最終,士氣高昂的守軍還是將塞爾柱軍隊趕回了西城。

同一天裏,圍困東城的塞爾柱軍隊也發起了猛攻,這是為了牽制守軍。但他們新造好的攻城錘,還沒有行到城門下,就被守軍用弩炮發射的燃燒物焚毀了。

血戰一日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還沒能奪下西城,塞爾柱軍士氣大落,守軍的士氣卻越發高昂,攻城戰就此陷入僵局。偏偏兇殘如阿蔔杜勒·邁吉德也不敢用築壩的方式,截斷底格裏斯河。因為那樣會對下遊的農業造成毀滅性打擊,將讓整個西瓦特的城市和村莊都加入到哈裏發一邊。

……

農歷九月份,一支龐大的艦隊終於看到了恩澤海岸。

接風洗塵中,呼延慶就已經進入到了工作狀態。中國人雖然自古就有‘食不語’的訊條,可實則酒桌文化更是根深蒂固的。聽到淩振轉來的消息,呼延慶是懊惱的直拍大腿。他如果能提前半月光景,則如今必大不相同。

“現下也是不晚。”淩振一捋下巴的胡須,說道:“塞爾柱人對巴格達優勢太大,戰事爆發至今已有半月光景,穆克塔菲恐已入邁吉德之手。”但現在是還無確切消息傳回。塞爾柱人把霍爾木茲海峽堵的死死地。

“然無論彼處廝殺是否已經結束,穆克塔菲身為哈裏發,一如先秦時期的周天子,豈能無有影響?”

“是殺是囚,是死是活,皆會引得民心動蕩,民意不安也。”

“塞爾柱人定不願看到我軍此刻登陸西瓦特,此乃我軍之良機。”

“以老夫之見,將軍且莫在恩澤多停留,迅速出兵霍爾木茲海峽,與楊將軍匯合一處,趁著塞爾柱水軍雲集於霍爾木茲海峽之機,以雷霆萬鈞之勢盡數掃滅。”登陸西瓦特是越早越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