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9章 時間站在我們這邊!

在天方世界,冬季從來不是一個對戰爭有妨礙的季節。最低也就是零度上下的氣溫,根本不能威脅到士兵們的戰鬥力。只要準備妥當,戰爭在冬季裏仍舊能夠正常進行。

所以,當楊幺帶領著軍隊從海岸山脈以北‘凱旋’而歸後不久,越來越多的消息就從北方傳來,塞爾柱人的大軍來到了。

桑賈爾以大臣格爾沙普為將,統帥著超過兩萬塞爾柱大軍,就趕在了臘月時候來到了胡摩斯港。

由於陸齊在胡摩斯港立足的時間尚短,根基還沒打下,故而並沒來得及打探出詳細情報。只大致知道格爾沙普手下軍隊數量,以及組成成分。

兩萬人是個很籠統的數字,內裏摻雜了太多的部族軍隊。只說內裏的精銳力量,也就是在歐洲都大名鼎鼎的塞爾柱古拉姆騎兵,那是連兩千人都不到的。余下的都是些塞爾柱步兵,或是如楊幺先前遭遇到的塞爾柱武裝一樣的部族軍,戰鬥力和軍事素質都很是不值得信任。

古拉姆在波斯文中是“經過訓練的奴隸”的意思,泛指一種職業化的軍隊。在各大突厥王朝與波斯王朝中,古拉姆軍隊是他們的手心寶,是精銳中的精銳。

古拉姆一般以騎兵為主,步兵只占很小的一部分,而騎兵中又以重裝騎兵居多。他們最初時候的身份都是奴隸兵,從小被灌輸忠於主人的理念和天方教義,要經過七年嚴格的訓練才能成為古拉姆的一員。

而鼎盛時期的塞爾柱帝國,整支古拉姆軍也不足兩萬人,且要分做宮廷古拉姆和一般古拉姆。宮廷古拉姆負責保衛首都與中央政府,一般古拉姆則追隨地方總督。直接掌控在中央蘇丹手中的兵額可能還不足一萬五千人,可即便如此這也是一支強大的力量。畢竟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都是重騎兵!哪怕這裏所謂的重騎兵更多是披著鎖子甲!

在西亞,當地的王朝很容易就能尋到足夠優良的戰馬,反而是馬甲和人甲的打造更廢財力。

而不像中國,更讓中央集權王朝費神的是如何尋到足夠多的強健良馬,而不是去打造一幅幅重甲。

格爾沙普統帶的這支軍隊,除了兩千人不到的古拉姆騎兵外,余下的軍隊素質全都堪憂。哪怕他們的人數很多,楊幺也看不起他們。

在他的眼中,這地方的所謂重騎兵太水了。

穿著鎖子甲,或者是半身片甲的騎兵,內裏再襯上一件無袖內甲,就能成為重騎兵了?【片甲,類似於鱗甲和劄甲的結合】

簡直是笑話,看看陸齊的精騎?他手中若是有三千精銳騎兵,胡摩斯港他都不會去守,野戰一場ko了敵人更直接!

事實上陸謙也很看不起西方以及天方的重騎兵的,這兩個文明糾纏日久,可見在武備上是半斤八兩。而歷史上蒙古西征時候,歐洲的重騎兵比之蒙古沖陣的重騎還有不如,而現在的陸齊武備,比之蒙古人的所謂重騎,明顯又要強上一截。

兵力相差不多的情況下正面剛,楊幺有把握把對面敵人的卵子都捏出來。

可問題就在於雙方兵力懸殊太大。

格爾沙普手中至少也有一萬五千戰兵,甚至超過兩萬也未必不可能,楊幺先前帶著隊伍殺入了波斯高原,可是蹂躪了不少人。這幾乎是楊幺部的五六倍。

這樣一個巨大的鴻溝,已經不是陸齊軍依靠一些先進的戰術思想或武器裝備能夠填平的了。至少楊幺自己是沒有絕對的把握的。所以,還是老老實實地守住胡摩斯港第一。

這個城池已經被他們在這段日子裏進行了一定的改良和加固,數萬居民被陸齊軍驅使著,去到二三十裏外的一條海岸山脈南麓余脈去開墾山石,有藥粉襄助,兩個月不到的時間雖然不夠讓胡摩斯港的城墻變成一堵石墻,卻足以在城墻之外的地方修築起一座座的小型堡壘。

三層高的石堡,距離城墻只有三五十丈的距離,駐兵數量甚至還不足五十人,但配合著一門門火炮,配合著他們背後的城墻,只說防禦,那是固若金湯。甚至,等到塞爾柱人久攻不下士氣低落時候,楊幺還想著反擊一波來呢!

橫豎倉庫內有的是糧食,城內也有水源,足夠人員和牲畜飲用。楊幺根本不怕塞爾柱軍。

誰叫對方沒火炮呢?

沒有火炮,那對城頭就近乎不存在威脅。胡摩斯港有那麽多的火炮、虎蹲炮助陣,要還出錯,楊幺抹脖子得了。

格爾沙普來的很快。

胡摩斯港正北方向的原野內出現了一隊隊騎兵,楊幺站在城頭朝外望去,入眼之處盡是大隊身穿著天方長袍,裹著頭巾的塞爾柱騎兵。

這是塞爾柱人的前鋒。

雖然古拉姆騎兵一樣喜歡在甲衣外套上一件傳統長袍,這是為了避免日光對甲胄的直射造成反光和升溫,後來十字軍也在鎖子甲外使用罩袍,目的基本類似(十字軍前的歐洲,鎖子甲外基本什麽都沒有)。但頭盔能很好地分辨出部族騎兵和古拉姆騎兵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