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3章 某些特殊人物

鳳州的這一幕,魯智深知道,陸謙知道,很多人都知道。

剛剛收取的一塊新地,便將兩座香火甚旺的佛刹給平了,和尚全部抓走,大小佛像或是搗毀,或是另作他用,屋舍殿堂直被改做了學堂兵舍,這在鳳州本地造成的影響極大。

但那又如何?

陸齊的力量已經完全壓過了它的敵人,陸齊的各項政策也完全勝過了趙宋的苛政苛捐,可能都不需要一個月的時間,一切的負面影響就會煙消雲散。更別說鐵山寺和清凈禪院還真的隱匿了宋軍殘兵。

因為百姓們是最善忘,最現實的。

陸齊朝的上位者們也沒人會關心這點小事。

無論是花和尚還是公孫勝,這幾年裏都看多了佛廟道觀被陸齊清理,如此的一幕司空見慣。

在二者的心中那些被抄滅的佛廟道觀許也不是真佛道弟子吧。

事實上,隨著陸齊朝強硬的手段,現下那些妄圖蒙混過關,或心存歹意的寺廟道觀,越發的少見了。是真不成想到鳳州境內且還有兩家如此財迷心竅的蠢貨……

此事在陸皇帝眼中毫無半點值得重視的價值,他現在最關注的是即將到來的秋收,亦或是徐徽言之事背後的那些勾當。

後者是安保司最新方才有的一個發現,很有趣的事情,一經被報到他的耳中,就引起了陸皇帝的注視——宋儒一派中竟有那不甘心的想要搗鬼。

就在十天前,新聞報爆出了趙桓手書抵到貴州城下的消息,整個事情都已然要圖窮匕首見了,宋儒之人又非都是傻子,豈能沒人感覺到古怪和背後隱藏的危險?

趙宋的形象被趙桓糟蹋的不成樣子了,再如何去詆毀也這不稀罕,宋儒別看名頭掛著一個宋,卻早就把趙宋拋棄了。他們跟川蜀之地的讀書人是兩碼事。

但二者卻也有一個絕對的共同點,那就是對理學的認可和繼承。或許在陸皇帝的威壓下,他們已經與歷史上的理學發展有了不小的不同處,但本質是沒有變的麽。

他們並沒有拋棄理學的根本宗旨,作為中國古文化的大成,作為一個最精致、最完備的理論體系,理學對讀書人的吸引力是不可小覷的。

那種純粹的精神上的追求,心性上的渴求,實在是太符合讀書人了。

這是一門以道德的實踐來完善自身之德行,圓滿人格的學問。

它的最高目標是以個人為單位來成聖、成仁、成大人,實際意義是將個人有限生命擴充至無限圓滿。

這簡直就是一種精神阿片。

就像是空想中的烏托邦,那樣的美好,那樣的隱忍沉迷。

現在不少理學之人就發現了徐徽言一事背後似乎另有玄機……

因為徐徽言的事兒最終是走到了‘反問’的階段,走到了追根究底的階段。那結論雖然沒有的出來,矛頭卻隱隱指向了讀書人,指向了“文貴武賤”。

在陸齊的天下,‘文貴武賤’自是不可能出現的,但你卻不能否認這一觀念始終存留在百姓的心中。而對於理學之人言,文貴武賤卻是天經地義的。因為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陸謙可以保證在短時間內這股潮流不會沉渣泛起,重新發揚光大。可他怕以後啊。就像紅朝開國的那三十年裏,哪個人會說‘好男不當兵’?扯淡的麽。那三十年是新中國軍人地位最為崇高的歲月。

但是進入到八十年代後,縱然兔子都在與人開打開戰,但在社會上‘好男不當兵’的萌芽已經有在發展了,等到九十年代,這一論調儼然就氣候已成。

何為好男不當兵?

從根本上言這就是一種對尚武精神的抹黑,對‘武功’的攻擊。

陸謙上輩子並沒有經歷那段歲月,可網上甚個沒有,他記得很清楚很清楚。

現在他最怕的就是他所建立的大齊過上百十年後,子孫後人出現個不孝子,再次被理學給忽悠瘸了。

現下的中國若是穩步發展百十年後,那將是遠超漢唐一樣的強大,吊打世界無敵手。在如此環境下,不僅是皇帝,怕就是社會各階層都該有了更新更高的追求。

理學在這種環境下重新煥發生機可並非不可能,頂多它改頭換面一下麽。這種個人生命的無限圓滿,保不準就能讓一些人沉迷。

且陸皇帝也不可能保證後世無意外啊。

這事兒看朱明就可知道。洪武、永樂兩朝後,因為朱高熾、朱瞻基的早逝,那繼位的明英宗朱祁鎮都還只是一個八歲大的孩子,三觀鳥都沒有塑造好,如何不好被人擺布?土木堡之敗真只是王振之禍麽?

如果子子孫孫都能成年後繼承大位,陸謙還有信心。他相信接受了皇家教育後的成年人,腦子還不會殘廢到輕易就被理學給忽悠。

但怕就怕後代子孫中有人是幼年繼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