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4章 漢家點金術

不限男女,不限數量的招工,是不可能在全國鋪展開的。其實質範圍也就在益都、濟州兩地。

有好事情,濟州這塊老根據地是總也不能忘記的。

此事給民間年節前夕熱鬧的氣氛再增了一把烈火,短短時間裏,給皇家做工和羊絨成為了齊魯之地最是熱門的話題。

自然有不少日子過的不錯的人看不上那兩塊銀元的工錢,就比如那李家園的保長李瓊。對比讓兒女去給皇帝家做工,他更樂意讓兒子去參軍。

橫豎他現下又沒吃不飽穿不暖,人李瓊已經渡過了最基本的溫飽需求階段了,改而謀求社會地位了。

他這輩子能混到保長已經到頭了,再向上爬兀是攀爬不動。而他兩個兒子也沒有讀書的天分,更不要說早前也給耽擱許多年,現下家中便是有了余錢也買不回光陰。故而一個留在家裏繼承家業,另一個就去參軍好了。

參軍有危險,入伍需謹慎。在陸齊朝,軍人的地位很高,李瓊為甚一心叫兒子去當兵?原因不是為了軍費,而是為了軍屬的身份和軍人退伍後的待遇。

九山鄉數十個保長保正,超過一半是軍屬。同時這鄉裏的治安官,甚至是臨朐的不少官員,那不只是司法警局系統,而是泛指整個官府,很多人都是退伍軍人出身。

在軍隊裏,除了習練刀槍之外,還有不少的空余時間,那就是軍中教導員們負責的領域。

從律法、政策的解讀和宣講起,到讀書認字,反正三年的從軍生涯結束,那些士兵不說一個個都能寫會算,卻也八九不離十了。更對陸齊朝的律法和政策有一定的認知,這種人在軍隊裏只是一個小兵,可放到地方卻是優秀基層人才,進到官府中做公,半點困難都沒。

這種情況至少在陸齊定鼎天下的早期,也就是十年內是不會改變的。因為退伍軍人更是新朝的根基。這就像陸謙前世,剛建國時候的退伍軍人和改開之後的退伍軍人的轉業安置有可比性嗎?

不缺吃不缺喝的李瓊,現在渴望的是“出人頭地”,不說當官,至少子孫能吃上一口公家飯。而就他那倆兒子的本事,參軍就是唯一的出路。

他才不會叫兒子媳婦閨女去報名呢。

之所以提點到這一個人,只是在舉一個例子。彼之蜜糖,我之砒霜。同樣的一件事在不同的人眼中,那是有著不同的看法的,人的利益著眼點是有不同的。

就像如李瓊這般的人家雖然有,卻也依舊不會影響到百姓中的報名者多如過江之鯽。

但是齊魯的這一幕半點也沒影響到燕京。後者已經完成了編戶齊民和土地租賃,並且隨著大批的契丹牧民被遷移去河套地區,整個燕京已然盡在陸齊之掌控中也。

完顏蒲家奴從馬車上探出頭,眺望前方,時隔多日,他是再一次看到析津府的城墻了。只是物是人非事事休,相隔才兩年不到,契丹與大金就都已經變幻了一副模樣了。

析津府不再是契丹的析津府,而變成了漢人的燕京。塞外北地的主人也不再是昔日裏強橫無匹大金女真,而變成了漢人。

在他舊有的記憶裏,只是一群柔弱的羔羊的漢人,猛地變化成了餓狼猛虎,主宰著整個‘天下’。

此番,他前來這座已經被改換了名號的析津府城,臉上便一絲一毫也沒過往時候對著契丹時的傲橫,不卑不亢,有禮有節,這才是完顏蒲家奴現有的態度。

只是當一個人懷著如此的心思去對著另外一個‘人’的時候,無形中,他已經將自己放在了一個弱者的地位上了。

因為只有弱者才會顧及這些,才會竭力來保持自己的顏面和尊嚴,強者從來就不會考慮這些。

這更像先前的趙宋使臣入遼,不止正使本人提心吊膽,整個使團的人都憂心忡忡。

完顏蒲家奴也是如此,他先前在錦州城被滯留了多日,這方才南下入關,顯然錦州的大小眼和耶律馬五已經得到了益都的示意。

順著錦西走廊一路入榆關,馬不停蹄的再趕赴燕京城,稍後再順著大道一路向南……

外頭的寒風嗚嗚的吹著,完顏蒲家奴縮了下脖子,把頭收了回去,他都擔心在年節之前自己到的了到不了益都。

隨著隊伍距離燕京城越發近來,路上的行人車馬也越發見多。各類嘈雜聲紛紛傳進完顏蒲家奴耳中。

後者作為一個見過世面的人,並不以為然。

當初析津府且還在契丹人手中時候,便是一個繁華勝過遼陽府許多的大城,如今的嘈雜和路人車馬,不是那應有之事麽。

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距離燕京城東大門越來越近。道路上的人流量和車馬也就越來越多,還沒去看燕京城,只眼前的這個景象,讓整個女真使團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