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3章 禍及家人,株連九族

“陛下何須氣惱。彼輩小人,怎知道天高地厚?”吳用呵呵一笑,他很能體會的了陸皇帝的心思的。當初他主理宣政司的時候,陸皇帝交於他的任務之一,是叫他宣傳一下“世界有多麽大,天地有多廣闊。天下非只中國一處。”可結果呢,吳用給氣了好一肚子氣!

老百姓也好,官紳官吏也好,就只把此事做另一個“山海經”來聽稀奇,與陸皇帝叫他們開拓視野,走出去的想法大相徑庭。

吳用在沒看到陸皇帝那副‘乾坤萬國地輿圖’之前,‘眼界’也是很閉塞的。但在看到那幅地圖後,在明白陸皇帝真的有分封建藩之心後,心情就陡然不同了。他倒是沒走出去割地為王的想法,吳用和宋江兩個人都不是真正有野心的人,這點只看水滸原著便能知道一二。但吳用和宋江卻又是有追求的人,這一點上二者的出發點不同,但最終的結果卻很相似,那就是他們在追求著一種皇帝的滿意。不是漢初三傑、諸葛武侯那種歷史名臣式的名垂青史,千古流芳,而是讓皇帝信重。在二人夙願得償,功成名就,光宗耀祖之後。

區別在於,吳用的辦法是急皇帝之所急,想皇帝之所想。陸皇帝交給他的差事,那不僅要辦好,更要做的漂亮光彩。而宋江則是建功立業!

結果在那事兒上,智多星就遭遇到了第一次失敗,且還是慘敗。

官民們聽了外頭的地理知識,聽到南洋一年三熟,果林遍布,聽到那流著蜜糖的天竺印度,都跟聽另一個世界的故事一樣。有叫好者,有贊嘆著,有期望者,但就是沒有行動者。

所以,吳用多少能體會中國在蘇哈爾心中具體的份量有幾分的,縱然後者是個商人,“見多識廣”,可智多星也不覺得會比陸齊官民的‘另一個世界的故事’更重上多少。

對於很多一輩子都沒有出過縣境的中原百姓言,千萬裏之外的天竺、南洋和天方,可不就是另一個世界麽。反之中國對蘇哈爾,也只是一個賺錢的所在。再是強大,對他的生命安危,對他的命運,也不具有甚個影響。

“蘇哈爾不過是不值一提的小人物,陛下宏圖偉業,志向廣遠,日後大軍入天竺,進天方,彼輩人自該知道漢官之威儀,明白中國尊嚴不可輕辱。”

吳用好歹勸了陸皇帝一波,然後就丟了一個“兄弟,接下就看你的了”的眼神給樊瑞,功成身退。

樊端執掌宣政司,那手下也有的是人才,看他有些愁苦,就有一人進言道:“既是那蘇哈爾惹得陛下震怒,犯下滔天大罪,豈能不禍及家人,株連九族?相公何不知會那鴻臚寺的柴相公,細糾蘇哈爾之身份來歷,使在華之天方商賈,帶國書回至其鄉,面其君王,索要蘇哈爾之親眷。待拿回中土,開刀問斬?”

柴進早就被陸皇帝拿完顏繩果換回來了,後者是阿骨打的嫡長子,也是寶貝的很的。小旋風現下正任鴻臚寺卿。而陸皇帝手中還握著一個完顏蒲家奴,而至於與蒲家奴一同“被俘”的高慶裔,現下則已然是宋公明手下的得力幹將之一了。

燕京兵馬已殺入了遼東,高慶裔可是渤海人,而他也是個聰明人。在宋公明體諒的主動提出來在接出他的親眷之前絕不暴露他的身份的條件下,高慶裔跪的很幹脆。

此話入耳,樊瑞拍手叫好,連忙進宮向陸皇帝告稟。陸皇帝聽了也是開懷大笑,這股的裝逼範兒很是合他胃口。甚至他都想到了蘇哈爾所在國家的君主對陸齊發去的國書置之不理,呵呵,那下一步陸皇帝就會有更多的手段來裝逼了。

從中國到天方,再從天方返回中國,兩年時間總是有的。兩年之後,南洋早就非今日之南洋了,到時候南洋水師與朱羅帝國接邊,再去打望天方,可就是便易的多了。

古時候的中國人真的是被眼前舊有的這方天地給限制的太牢固了,南洋那麽多的好地方,竟然千百年中都置之不理。控制了麻六甲,那就是掌控了東方世界的大門。在正史當中,明朝時候本是最好的機會,結果一個劉大夏毀壞了朱明花了無數心血才經營出的大好局面。而也就是在劉大夏焚書毀圖僅數十年後,朱明官方影響力完全退出的南洋地區,忽的闖進來了一股股金發碧眼的歐洲強盜……

而在如今這個時空,陸皇帝卻是不會錯過大好良機的。雖然日後的南洋要被分封做一個個藩國,然麻六甲這條黃金水道,卻肯定是要被掌控著皇帝手中的。

曾母大島只是一個橋頭堡,淡馬錫才是今後南洋水師的母港。只不過事情要一步步的來罷了。

益都的陸皇帝開懷了,廣州的蒲轂懵逼了。因為蘇哈爾的事情徑直影響到了他。

作為蒲家的頭面人物,飽讀詩書的蒲轂在廣州的風評且是很好地。蒲家是歸化之民,在廣州繁衍生息已有數代人,可與天方商賈的聯系依舊緊密。事實上蒲家布置在廣州廣有家業,那在三佛齊也頗有產業,手下大小海船多艘,往來天方——印度——南洋——中國之間,是那大海之上很有實力的家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