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1章 南洋水師的美好生活

三月的春風吹拂著大地,大江南北春光明媚,萬物復蘇。生出了小芽的柳絲,探出頭來得迎接春天到來的小草,新的一年又到了。

便是那從未體會過寒冷的南洋水師,也期盼著這一日的到來。

因為千裏之外的南洋在他們眼中不再是遠離故土的孤寂,而是財富,無盡的財富。

就在去歲秋季,一艘駛入麻逸北部地區——泛指後世的菲律賓——的南洋水師偵察船,在與當地土著人的交流中,發現了多塊天然狗頭金。這一消息被報知上頭後,阮小七遂親自引水師一支並探礦師傅十余人駛入該地,只用了半個月,便傳回了確切的消息——一座金礦,且還是一座儲存量不小的金礦。

如是,那艘偵察船上下官兵盡數一夜暴富!

而若說這種事情只是極特別的幸運大爆發,那麽在新福【馬尼拉】,那一個個被征服的土著部落,一顆顆正在砍伐的烏木、檀木,可是分外能賺錢。

當地的土著人蠢笨又懶散,非要用鞭子抽著,才會老老實實的做工。一顆顆烏木和檀木,在新福這兒一錢不值,可只要拉回廣州去,那就是一紮紮的鈔票。所以,新福才叫新福了。進到這裏就是掉進了福窩中了,非是福州這名字已經有在用,那南洋水師一定會把這兒叫做福州呢。

天然的深水良港,周邊大片的平坦沃土,一望無際的森林,如此好去處偏偏被一窩蠢笨懶散的土著給占據著。阮小七在給陸皇帝的上疏中就嘆道:這不出門不知道天下事,不知道究竟有多少好地方被那些不開化的蠻子給糟蹋了。思之沒遇到陸皇帝之前的苦日子,再看看新福,想到國內百姓們生活之艱辛勤勉,端的叫他不忿!

南洋水師的事情根本不需要經內閣的手,陸皇帝卻專門把阮小七的折子遞給了內閣人等,叫宗澤、趙明誠等人看的是眼冒金光,讓聞煥章看的更是直若打了一針雞血。

內閣之中第一時間表明要走出去的人就只有聞煥章,原因也很簡單,他是看到舊日的儒家那套在陸齊朝堂上日趨下風,覺得自己的小身板實在單薄,難以承擔振興宋儒舊學的大任,但是海外封國卻給他了一另辟途徑的可能。去到海外,自己當家做主,建立一個自己的理想國,那未必就不是個好事?

好不準百年之後,還有仁主在為,撥亂反正,也未嘗可知?

即便是不得見之,聞煥章只要一想到有朝一日:禮失求諸野,孔子禮之不存,求諸四夷。那就心湧澎湃的很!

陸謙對於麻逸地區無做甚指示,只是對南洋艦隊說了一聲“你們隨意”。任由他們折騰去,等越來越多的人嘗到了甜頭,那便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割舍不了海外。

大片沃土空置非天下之福,可陸皇帝現下無力顧及彼處,朝廷更無力組織百姓大規模的向外移民。你們啊,自己隨意就是。若是看著大片的沃土空置覺得心裏不甘心,那就自己組織人手去耕種開發吧。

這個旨意給整個南洋艦隊的官兵都帶來了巨大的激勵。因為他們就是看到了好處的人。

是的,麻逸的木材和礦產他們沒份兒,可麻逸的土地,朝廷無暇理會,可不就便宜了他們?

自己組織人手前去耕種開發,這絕不是難事。誰家還沒幾家窮親戚呢?皇帝都有呢。他們完全可以將親友接來麻逸麽。就比如那新福,背靠海岸,周遭多是沃土,且還是南洋水師在麻逸的總基地,不管是安全還是其他,都有保障。

即便是有親友不願意背井離鄉,那雇傭總可以吧?簽下三五年的契文,去到新福做工,時間到後還能回老家,這總可以的吧?至於土地上種什麽,水稻他們都不種,種就種能榨糖的甘蔗。這個更賺錢。至於土地肥力不足,我這兩年在這裏種,過三五年跑那邊種,橫豎這地方就地多。

等到有錢了,去人力商行購買奴隸,以後就用奴隸幹活,親朋做監工,這日子真美得很。

陸皇帝為什麽要組建人力商行?為什麽禁止國人為奴,為不全面禁止蓄奴?這原因就在於此。

未來的南洋、西域大開發階段,主體雖然是中國人,可若是沒有奴隸這種廉價的勞動力,那真的會把各處的漢化進度拉慢上一兩個等級。

更不要說陸皇帝從心底裏就不願意看到新的疆土上有太多的原住民存在。在他的心中,要肉體消滅的不只是南越的原住民,南洋的原住民也是趁早處理幹凈的好。雖然這種希望實現的可能性極小。

看看後世各地的原住民,典型的如那南非……

從灣灣的打狗港揚帆南下的劉安舉著千裏鏡在向南打望,站在桅盤裏的他能夠一眼俯視到整支艦隊,大小戰船五艘,運輸船六艘,裏頭裝著一個新編的陸戰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