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6章 人力不可敵!

渤海地區屬於溫帶季風氣候,冬季是偏北風(西北、東北),夏季是偏南風(東南、西南)。

而在春夏之交的時候,這兒更多的吹西風,或者說西南風。

但這再多的西風或西南風中也兀自有東風和東南風吹送。雖不極是給力,可也夠大軍浮海蔽空而來。

旅順之地,漢代時屬沓氏縣,東晉時名“馬石津”,隋唐時謂“都裏鎮”,契丹時則稱“獅子口”。其後的蘇州關,以及後世金縣所在的蘇州,可謂是契丹對海貿易的重地。

當然,這海貿對於契丹來說,效益真的幾乎可以忽略掉,那蘇州關雖然有海關之意,但也是有防禦之意的。

那地方與登州間隔太近。隋唐時候,中原軍隊幾次在遼東地區大打出手,征討半島,皆是海陸齊發,叫所有人都認識到了渤海的不可靠。

蘇州關在契丹又被叫做哈斯罕關,後者在契丹語中的含義便是柵欄。這內中的意義就顯而易見了。

正史上,洪武四年朱元璋派馬雲率部從山東乘船跨海鎮守遼東,因海上旅途一帆風順,由此將獅子口改名旅順口,在明初時候這兒就是登州海運軍需的接收點之一,後來朱明在金州建衛後又在旅順設金州衛中左千戶所。

女真人奪取了這裏後,他們所面臨的海上壓力更重。陸齊頻頻從海上與之互通有無,更早時候,更是起數萬大軍浮海向東打破了高麗。阿骨打深感蘇州不寧!

使人在獅子口築城,號南城,周圍一裏三百步,城壕深一丈二尺,闊兩丈五尺。布置兵馬五百駐守。

這座周長僅一裏多的小城就坐落在後世的旅順軍港旁邊,離岸不過兩百步,西側裏許外便是西官山,也就是後世的白玉山。晚清時,李鴻章陪同光緒的老爹醇親王視察旅順口時說,既有黃金,當有白玉。從此西官山更名“白玉山”。

此地與登州一南一北控扼渤海,旅順周圍群山環繞,由鐵山延伸出的老虎尾形成一道天然的防波提,僅有旅順口一條水道通往港口,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使得該地成為後世的著名軍港。這個不提。

就說現在這個時候,火炮都尚且是中原齊軍手中的獨門武器,而契丹人也好,女真人也罷,都無吃水甚深的大船,那易攻難守的獅子口顯然不是他們防禦的重心之地。過去的契丹人和現在的女真人,對這兒的防禦重點都在那其北部的那塊平原地帶,也就是後世的金縣,大連的金州區。

故而,獅子口的大小山頭上,林木蔥郁,滿目嫩綠。

南城周圍且有平地,都是可耕種的沃土,但女真人只用它們來放馬。此刻南城的瞭望塔上忽的敲起了急促的警鐘聲音。鳴金聲遠遠地傳出去,讓城內城外的人停下動作,伸出頭來向南面眺望。

經過一日夜的航行,天亮後又在海上完成了整個船隊的集結和清點,如此後方才向著獅子口奔來。

李俊還是很激動的。

這的一戰,還是他這些年來所遭遇到的第一場真正的戰事。陸皇帝為他配備了呼延慶這般經驗豐富之人做副手,他可不願登台便砸了場子。

大小上百艘戰船浮海而來,南城內的女真人自然會有察覺。

李俊站在座船那高高的艉樓上,用千裏鏡望去,就見那小城城頭上已經有許多人頭出現了。岸上也亂成一團,一些人急忙向城內奔去,可還有一些人則提著長矛弓箭等冷兵器窺視著海上。

同時那小城中也奔出了一支百十號人的馬軍!

“哈哈哈,釜底遊魚,端的不知死活。”這些個女真蠻子不知道火器的厲害,等火炮開轟了,他們就知道怎麽做了。

皇帝老子已經給獅子口命名為‘旅順’了。這次的旅途,他就一定要一帆風順,順順利利。

呼延慶在自己的坐船上,也正看著岸上女真人的表現。說真的,若是沒有火器在手,想要對付岸上的那些女真兵,還真要付出些傷亡。因為對手在岸上麽!有著天然的防守優勢。

可是現在他們手中有火器,大炮、虎蹲炮,還有轟天雷,如此手段下,對面女真兵的抵抗便也很叫人不放在眼中。

因為船上的火炮可以直接對準女真人的小城開火。

“轟轟轟……”

火炮的轟鳴聲響起,一顆顆滾燙的鐵球向著對面打去。

海上上百艘戰船,炮船僅只有十中之一。然大小十艘炮艦,算上李俊的座船——一艘海鯊船,攏共七八十門火炮,單面也只三四十門,可一同開射的威力卻也是甚為壯觀。

就看對面的小城蕩起了不止一處的煙塵,夯土壘砌的城頭上人頭晃動,守軍一片驚慌。

任何一個沒有歷經過火炮射擊的人,面對此景都要慌張。駐守此地的謀克完顏呼敦驚愕的看著城頭那崩壞的垛口,而後再去看那滾落到身邊的鐵球,就這麽大點的東西,恁地如此大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