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0章 金陵見聞

一國使臣的覲見,可不是徑直拉過去就能見到皇帝的。

鴻臚寺有專門的人來與趙構他們做溝通。溝通什麽麽?溝通雙方的稱為、覲見時候的禮儀,甚至是趙構一方的穿著打扮。

就像後世許多人都知道的馬戛爾尼訪華!

滿清朝廷整個成了這場大戲的醜角,在上帝視角中,四十多年後的那場阿片戰爭將乾隆皇帝和他手下大臣們的狂妄尊大,不知天高地厚,襯托的是淋漓盡致。

後世,就是許多中國人提起這件事來,都自嘲笑乾隆那可笑的傲慢。把腦袋插在沙地裏,就以為天地間自己最大了,根本不知道彼時的歐洲人已經強盛到了何種地步。

但中國歷來都有一句話,叫客隨主便。英國人不遠萬裏的來到中國向乾隆祝壽,最終因禮儀的問題而宣告失敗,這與其說是東西方文化的碰撞,到更不如說是兩邊國力的交鋒。

1792年時候的大英帝國,雖然丟失了肥沃的北美十三州殖民地,又因為歐洲的老冤家,法國人帶頭作祟,打了一場耗資巨大卻最終以失敗而告終的爛仗,整個帝國都遭受了重創,但他們手中還握著印度。帝國的實力兀自強大!

作為西方世界的頭號強國,馬嘎爾尼彎不下自己的膝蓋,這在後世人眼中很正常。因為那對應的是腐朽的滿清王朝麽。馬嘎爾尼的作為在後世的許多人眼中那就是正確的,他的選擇並沒有對他的外交聲譽產生不好的影響。

可若是阿片戰爭是失敗的呢?那又會變成什麽模樣?

所以,弱國無外交是真真理。一切說到底,是客隨主便,還是主隨客便,看的還是誰家的拳頭更硬!

如今的蜀宋與陸齊幾乎沒有可比性,趙九妹在宋清的有意照顧下,幾乎是無奈的答應了全部的‘屈辱性’要求。

那兩邊的接觸都且未開始,蜀宋便先就稱臣了。趙構這位‘小王’更要對著陸皇帝行三跪九叩大禮!

以至於小九妹都唯心的想,陸皇帝最好在蘇州待上千萬年。

金陵城的繁華,趙九並不為意。他入住賓館時候,且也是入城的,雖只是走馬觀花的看了一路,可這兒端的不如錦官城。但他此次出來為的可不只是看這裏的市井。

金陵府尹不是別個,正是趙鼎。這人對於趙宋,不能說還有忠誠,而只能說有好感。

“郡王休以為趙鼎是個說客。實乃兩邦之間差距太甚。那舉兵馬城池而降,於趙氏一族言,未嘗不是件幸事。”百姓他就不提了,提也是白搭。想叫那些貴人們乖乖的,就只能以他們的利益言事。

“郡王久居川蜀,不知可否聽聞了遼魏王耶律淳之事?此番陛下南巡,便攜有耶律淳祖孫。後者因功而被陛下封為安北伯,雖未加開國二字,卻也被陛下許做世襲三代始降。”那端的是叫人羨慕。

“至於郡王,乃至官家憂心之事,”趙鼎面上帶笑,“說句不敬的話,當今齊主非太祖皇帝也。”

陸皇帝的江山是一拳一腳打出來的,而趙大的江山卻是欺負人家孤兒寡母得來的。前者江山社稷得位之正不弱漢高祖,自然不需要擔憂底下投降的諸侯和手下的臣工、百姓生出反心來了。

何況人孟昶好歹有顯名,聰悟才辨,自襲位,頗勤於政,邊境不聳,國內阜安,又戒王衍荒淫驕佚之失,孜孜求治,與民休息,雖刑罰稍峻,而不至酷虐,蜀人頗安之。

這聲名、才能都是極佳的。可遠非現下的大藝術家可及!

如此談笑閑敘中,車窗早已經來開,趙構眼睛時時打量左右,便給他發現了一事兒。

這金陵城內,來往通行各走一邊,無論是人是車馬,均是這般,且二者還是分開的,他一路行來竟然無有看到一處不同的。且這南京城內的整潔程度遠遠超出了他想象。

像錦官城,那也是繁榮之極,可街道上的行人和車馬卻只能用混雜來形容。更不要說城市的整潔度,趙構且都懷疑這是不是故意做出來的。因為陸皇帝在江南。

就這般想著的時候,馬車已經來到了一處人車馬輛眾多的十字路口,原本他以為這樣人流、車馬眾多的路口定是會混亂,甚至是擁堵得水泄不通的,再不濟也是人群車馬爭相搶道。這在成都乃至在東京城,都是經常可見到的。

但是讓他驚訝的是,一部分行人和車馬到了路口後,竟是在路口前主動停了下來,讓另外一邊的行人與車馬先行通過,等了那麽一小會之後,這一邊的行人與車馬才陸續通過。

趙構覺得很震驚,如何會這般遵守秩序?

行人和車馬,各行其道,且是先後有序,愣是讓這個人流眾多、車馬密集的十字路口變得井然有序,沒有發生半點的擁堵。

這一場景,看的趙構是目瞪口呆!